|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一、前言 | 第8-15页 |
| (一) 选题原因 | 第8-9页 |
| (二) 本文研究对象的范围 | 第9-11页 |
| 1. 研究对象 | 第9页 |
| 2. 不在研究范围之内的相似格式 | 第9-11页 |
| (三) 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四) 本文使用的语料 | 第13-15页 |
| 二、回声拷贝式“A就 A”句法在篇章中的考察 | 第15-25页 |
| (一) “A就 A”的内部成分 | 第15-19页 |
| 1. A的句法构成 | 第15-19页 |
| 2. “A就 A”中的“就” | 第19页 |
| (二) “A就 A”的类型 | 第19-20页 |
| 1. 严式 | 第20页 |
| 2. 宽式 | 第20页 |
| (三) A的内容提取 | 第20-22页 |
| 1. 全选式 | 第20-21页 |
| 2. 截取式 | 第21页 |
| 3. 提炼式 | 第21-22页 |
| (四) 回声拷贝的形式 | 第22-25页 |
| 1. 回声显性内容 | 第22-23页 |
| 2. 回声隐性内容 | 第23-25页 |
| 三、回声拷贝式“A就 A”语义在篇章中的考察 | 第25-35页 |
| (一) “A就 A”的格式义 | 第25-26页 |
| 1. 将然式 | 第25-26页 |
| 2. 既然式 | 第26页 |
| (二) 宽式的语义 | 第26-32页 |
| 1. 从视角认知域分析宽式的语义 | 第27-29页 |
| 2. 两种视角认知识解 | 第29-32页 |
| (三) 从识解机制分析回声拷贝式“A就 A”的后续句 | 第32-35页 |
| 四、回声拷贝式“A就 A”语用在篇章中的考察 | 第35-51页 |
| (一) 积极应对句与消极应对句 | 第35-39页 |
| 1. 先行句为祈使句 | 第36-37页 |
| 2. 先行句为陈述句 | 第37-39页 |
| (二) 回声拷贝式“A就 A”的预设 | 第39-41页 |
| 1. 积极应对功能下的预设 | 第39-40页 |
| 2. 消极应对功能下的预设 | 第40-41页 |
| (三) 回声拷贝式“A就 A”的话题考察 | 第41-43页 |
| (四) 回声拷贝式“A就 A”的篇章核心功能 | 第43-47页 |
| (五) 从篇章功能考察语气助词与回声拷贝式“A就 A”的使用情况 | 第47-51页 |
| 1. 回声拷贝式“A就 A”与“吧” | 第47-48页 |
| 2. 回声拷贝式“A就 A”与“嘛” | 第48页 |
| 3. 回声拷贝式“A就 A”与“呗” | 第48-51页 |
| 五、结束语 | 第51-54页 |
| (一) 全文基本结论 | 第51-52页 |
| (二) 有待深入探讨的相关问题 | 第52-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6-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