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课程论文

“新课改”的哲学思考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一、引言第11-18页
 (一) 对“新课改”进行哲学思考的理论意义第12-14页
 (二) 对“新课改”进行哲学思考的现实意义第14-18页
二、“新课改”的本体论思考第18-36页
 (一) 探求选择课程知识的过程第18-27页
  1. 基础性与发展性第19-22页
  2. 中立性与价值性第22-25页
   (1) 课程知识的中立性第23-24页
   (2) 课程知识的价值性第24-25页
  3. 生成性与开放性第25-27页
   (1) 课程知识的开放性第25-26页
   (2) 课程知识的生成性第26-27页
 (二) 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第27-31页
  1. 平衡利用可见资源第28-29页
  2. 孜求开发无形资源第29-31页
 (三) 创造弘扬课程文化的过程第31-36页
  1. 课程文化的意义第32-33页
  2. 形成本土化的课程文化第33-36页
三、“新课改”的价值论思考第36-64页
 (一) 生命价值的凸显第36-49页
  1. 认识生命第37-41页
  2. 珍爱生命第41-45页
  3. 引领生命第45-49页
 (二) 主体价值的体现第49-56页
  1. 回归“人”的能动性本原第50-53页
  2. 激发“人”的主动性欲望第53-54页
  3. 实现“人”的创造性渴求第54-56页
 (三) 精神价值的提升第56-64页
  1. 精神反映人的本质第58-60页
  2. 精神享受是人的最高追求第60-64页
四、“新课改”的方法论思考第64-76页
 (一) 理念和行动的统一第64-69页
  1. 理念导向第65-67页
  2. 行动求是第67-69页
 (二) 传承与建构的统一第69-76页
  1. 传承经典第70-73页
  2. 实时建构第73-76页
五、结语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83页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3-84页
致谢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探究式初中化学蒙古文版CAI课件开发与实践研究
下一篇:基于蒙古族文化生活的中学物理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