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1页 |
1、1 本文主旨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 第11-26页 |
1、2、1 国内外语篇研究情况综述 | 第11-14页 |
1、2、1、1 国外语篇研究情况 | 第11-13页 |
1、2、1、2 国内语篇研究情况 | 第13-14页 |
1、2、2 国内外指称研究情况综述 | 第14-26页 |
1、2、2、1 语言哲学对指称问题的研究 | 第14-15页 |
1、2、2、2 中国语法学界对指称问题的研究 | 第15-16页 |
1、2、2、3 语用学对指称问题的研究 | 第16-26页 |
1、2、2、3、1 形式主义取向的指称研究 | 第16-17页 |
1、2、2、3、2 功能主义取向的指称研究 | 第17-21页 |
1、2、2、3、3 可及性理论对指称的研究 | 第21-26页 |
1、3 目前指称研究中的不足之处 | 第26-27页 |
1、4 本文的研究对象和拟解决的问题 | 第27页 |
1、5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27-28页 |
1、6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28-29页 |
1、6、1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28页 |
1、6、2 本论文框架 | 第28-29页 |
1、7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29页 |
1、8 本论文的语料来源 | 第29-31页 |
第二章 对话语篇与语境 | 第31-40页 |
2、1 语篇与对话语篇 | 第31-34页 |
2、1、1 语篇概念考察 | 第31-33页 |
2、1、2 语篇分类与对话语篇 | 第33-34页 |
2、2 语境与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指称研究 | 第34-40页 |
2、2、1 语境与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指称研究 | 第34-35页 |
2、2、2 语境概念 | 第35-40页 |
第三章 数据库的建立 | 第40-52页 |
3、1 数据库建立的目的和方法 | 第40-41页 |
3、1、1 数据库建立的目的 | 第40页 |
3、1、2 数据库建立的方法 | 第40-41页 |
3、2 数据库结构与内容 | 第41-50页 |
3、3 数据库建立的方法和步骤 | 第50-52页 |
第四章 汉语和韩国语对话语篇主题管理研究 | 第52-77页 |
4、1 主题概念的界定 | 第52-56页 |
4、1、1 关于主题 | 第52-54页 |
4、1、2 实体主题的信息状态 | 第54-56页 |
4、2 汉语和韩国语对话语篇主题引入研究 | 第56-77页 |
4、2、1 汉语和韩国语对话语篇第一人称的主题引入研究 | 第56-63页 |
4、2、1、1 汉语和韩国语的指称词语的短语类型研究 | 第56-60页 |
4、2、1、2 汉语和韩国语的指称词语的句法功能研究 | 第60-63页 |
4、2、2 汉语和韩国语对话语篇第二人称的主题引入研究 | 第63-69页 |
4、2、2、1 汉语和韩国语指称词语的短语类型研究 | 第63-67页 |
4、2、2、2 汉语和韩国语指称词语的句法功能研究 | 第67-69页 |
4、2、3 汉语和韩国语对话语篇第三人称的主题引入研究 | 第69-76页 |
4、2、3、1 汉语和韩国语指称词语的短语类型研究 | 第69-75页 |
4、2、3、2 汉语和韩国语指称词语的句法功能研究 | 第75-76页 |
4、2、4 小结 | 第76-77页 |
第五章 汉语和韩国语对话语篇第一人称回指研究 | 第77-106页 |
5、1 研究简介 | 第77-78页 |
5、2 汉语和韩国语对话语篇第一人称回指研究 | 第78-105页 |
5、2、1 用于汉语和韩国语对话语篇第一人称回指的零形式回指语 | 第79-88页 |
5、2、1、1 无其他指称词语间隔的汉韩第一人称零形式回指语的使用情况 | 第80-83页 |
5、2、1、2 有一个其他指称词语间隔的汉韩第一人称零形式回指语的使用情况 | 第83-86页 |
5、2、1、3 有两个以上其他指称词语间隔的汉韩第一人称零形式回指语的使用情况 | 第86-87页 |
5、2、1、4 小结 | 第87-88页 |
5、2、2 用于汉语和韩国语对话语篇第一人称回指的人称代词回指语 | 第88-99页 |
5、2、2、1 无其他指称词语间隔的汉韩第一人称代词回指语的使用情况 | 第91-95页 |
5、2、2、2 有一个或一个以上他指称词语间隔的汉韩第一人称代词回指语的使用情况 | 第95-98页 |
5、2、2、3 小结 | 第98-99页 |
5、2、3 用于汉语和韩国语对话语篇第一人称回指的名词性回指语 | 第99-105页 |
5、2、3、1 无其他指称词语间隔的汉韩第一人称名词性回指语的使用情况 | 第102-103页 |
5、2、3、2 一个或一个以上其他指称词语间隔的汉韩第一人称名词性回指语的使用情况 | 第103-104页 |
5、2、3、3 小结 | 第104-105页 |
5、3 汉语和韩国语对话语篇第一人称回指语小结 | 第105-106页 |
第六章 汉语和韩国语对话语篇第二人称回指研究 | 第106-130页 |
6、1 总说 | 第106-108页 |
6、2 用于韩国语对话语篇第二人称回指的各类回指语考察 | 第108-114页 |
6、2、1 用于韩国语对话语篇第二人称回指的代词回指语 | 第108-111页 |
6、2、2 用于韩国语对话语篇第二人称回指的零形式回指语 | 第111-113页 |
6、2、3 用于韩国语对话语篇第二人称回指的名词性回指语 | 第113-114页 |
6、3 用于汉语对话语篇第二人称回指的各类回指语考察 | 第114-129页 |
6、3、1 用于汉语对话语篇第二人称回指的零形式回指语 | 第114-120页 |
6、3、1、1 无其他指称词语间隔的汉语第二人称零形式回指语的使用情况 | 第116-117页 |
6、3、1、2 有一个其他指称词语间隔的汉语第二人称零形式回指语的使用情况 | 第117-119页 |
6、3、1、3 用于其他语篇环境中的汉语第二人称零形式回指语的使用情况 | 第119-120页 |
6、3、1、4 小结 | 第120页 |
6、3、2 用于汉语对话语篇第二人称回指的人称代词回指语 | 第120-124页 |
6、3、3 用于汉语对话语篇第二人称回指的专有名词和有定描述语回指语 | 第124-129页 |
6、3、3、1 无其他指称词语间隔的汉语第二人称名词性回指语的使用情况 | 第127-128页 |
6、3、3、2 小结 | 第128-129页 |
6、4 汉语和韩国语对话语篇第二人称回指语小结 | 第129-130页 |
第七章 汉语和韩国语对话语篇第三人称回指研究 | 第130-177页 |
7、1 以往研究简介 | 第130页 |
7、2 汉语和韩国语对话语篇第三人称回指研究总说 | 第130-131页 |
7、3 用于汉语和韩国语对话语篇第三人称回指的零形式回指语考察 | 第131-139页 |
7、3、1 韩国语对话语篇中的第三人称零形式回指语的使用情况 | 第132-133页 |
7、3、2 汉语对话语篇中的第三人称零形式回指语的使用情况 | 第133-139页 |
7、3、2、1 无其他指称词语间隔的汉语第三人称零形式回指语的使用情况 | 第135-137页 |
7、3、2、2 有一个其他指称词语间隔的汉语第三人称零形式回指语的使用情况 | 第137-138页 |
7、3、2、3 两个以上其他指称词语间隔的汉语第三人称零形式回指语的使用情况 | 第138-139页 |
7、4 用于汉语和韩国语对话语篇回指的第三人称代词回指语考察 | 第139-147页 |
7、4、1 韩国语第三人称代词使用考察 | 第139-140页 |
7、4、2 汉语对话语篇中第三人称代词回指语考察 | 第140-146页 |
7、4、2、1 无其他指称词语间隔的汉语第三人称代词回指语的使用情况 | 第143-145页 |
7、4、2、2 一个或一个以上其他指称词语间隔的汉语第三人称代词回指语的使用情况 | 第145-146页 |
7、4、3 汉语和韩国语第二人称代词回指语小结 | 第146-147页 |
7、5 用于汉语对话语篇第三人称回指的指示词语回指语 | 第147-153页 |
7、5、1 无其他指称词语间隔的汉语第三人称指示词语回指语的使用情况 | 第150-152页 |
7、5、2 一个或一个以上其他指称词语间隔的指示词语回指语的使用情况 | 第152-153页 |
7、6 用于汉语和韩国语对话语篇第三人称回指的名词性回指语 | 第153-174页 |
7、6、1 用于韩国语对话语篇第三人称回指的名词性回指语考察 | 第154-157页 |
7、6、2 用于汉语对话语篇第三人称回指的名词性回指语考察 | 第157-174页 |
7、6、2、1 用于同句内回指的汉语第三人称名词性回指语 | 第158-165页 |
7、6、2、1、1 无其他指称词语间隔的汉语第三人称名词性回指语 | 第159-163页 |
7、6、2、1、2 有一个以上其他指称词语间隔的汉语第三人称名词性回指语 | 第163-165页 |
7、6、2、2 用于跨句利跨段回指的汉语第三人称名词性回指语 | 第165-173页 |
7、6、2、2、1 与先行语间隔4个以上其他指称词语的汉语第三人称名词性回指语 | 第171页 |
7、6、2、2、2 与先行语间隔4个或4个以下指称词语的汉语第三人称名词性回指语 | 第171-173页 |
7、6、2、3 汉语和韩国语对话语篇第三人称名词性回指语小结 | 第173-174页 |
7、7 汉语和韩国语对话语篇第三人称回指小结 | 第174页 |
7、8 汉语与韩国语对话语篇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二人称回指语对比 | 第174-177页 |
第八章 余论—兼论礼貌与势位原则对汉语对话语篇指称选择的影响 | 第177-187页 |
8、1 总说 | 第177-178页 |
8、2 古代汉语指称中的谦敬语传统 | 第178-182页 |
8、3 现代汉语中的谦敬表达 | 第182-187页 |
参考文献 | 第187-193页 |
后记 | 第1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