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7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8-9页 |
第二节 国内研究财务公司问题的现状 | 第9-10页 |
第三节 财务公司理论基础 | 第10-15页 |
一、委托代理理论 | 第10-11页 |
二、交易成本理论 | 第11-12页 |
三、有关集权或分权管理的研究 | 第12-13页 |
四、有关内部资本市场的研究 | 第13页 |
五、产融结合的理论 | 第13-14页 |
六、对国有企业集团的研究 | 第14-15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内容与框架 | 第15-17页 |
第二章 财务公司的性质与资金管理研究 | 第17-26页 |
第一节 财务公司的涵义 | 第17-18页 |
第二节 财务公司的发展模式 | 第18-20页 |
一、"司库型"财务公司模式 | 第18-19页 |
二、"信用型"财务公司模式 | 第19页 |
三、"全能型"财务公司模式 | 第19-20页 |
第三节 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需求的产生 | 第20-23页 |
一、集团企业发展壮大的迫切要求 | 第20页 |
二、集团企业整合资源的需要 | 第20-21页 |
三、集团企业各职能部门协调与配合的需要 | 第21页 |
四、防范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的需要 | 第21-22页 |
五、集团企业树立良好企业形象的需要 | 第22-23页 |
第四节 集团企业(财务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的承担机构 | 第23-24页 |
一、财务公司 | 第23页 |
二、结算中心 | 第23页 |
三、财务公司与结算中心相结合 | 第23-24页 |
四、多级架构结算中心 | 第24页 |
第五节 设立财务公司的意义 | 第24-26页 |
一、完善集团公司的功能 | 第24-25页 |
二、支持企业的生产、建设 | 第25页 |
三、推动企业集团的资金管理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国外财务公司发展的经验借鉴 | 第26-46页 |
第一节 国外财务公司的运作模式 | 第26-27页 |
一、美国模式 | 第26页 |
二、英国模式 | 第26-27页 |
第二节 国外财务公司的作用 | 第27-28页 |
一、补充了商业银行服务的不足 | 第27页 |
二、促进了商业信用审查与管理专业化 | 第27页 |
三、提高了金融服务效率与商品流通速度 | 第27-28页 |
四、促进了企业集团发展 | 第28页 |
第三节 国外财务公司的功能 | 第28-30页 |
一、内部结算功能 | 第29页 |
二、筹资融资功能 | 第29-30页 |
三、投资管理功能 | 第30页 |
四、中介顾问功能 | 第30页 |
第四节 国外财务公司在集团内的定位 | 第30-31页 |
第五节 国外财务公司的典型案例 | 第31-46页 |
一、沃尔沃金融服务公司 | 第31-37页 |
二、西门子财务公司 | 第37-46页 |
第四章 我国财务公司的现状 | 第46-58页 |
第一节 我国财务公司的发展历史 | 第46页 |
第二节 我国财务公司的政策发展 | 第46-47页 |
第三节 我国财务公司的作用 | 第47-49页 |
第四节 现阶段我国财务公司的功能 | 第49页 |
一、结算中心 | 第49页 |
二、内部银行 | 第49页 |
三、投资银行 | 第49页 |
第五节 现阶段我国财务公司在集团内的定位 | 第49-51页 |
第六节 国内外财务公司的比较 | 第51-52页 |
第七节 我国财务公司发展中遇到的挑战 | 第52-53页 |
第八节 现行法规及指引对财务公司发展的利弊 | 第53-58页 |
一、现行法规指引对财务公司发展的有利之处 | 第53-54页 |
二、现行法规指引对财务公司发展的不利之处 | 第54-58页 |
第五章 未来我国财务公司的发展方向及模式 | 第58-72页 |
第一节 未来我国财务公司的发展方向 | 第58-59页 |
一、行业银行 | 第59页 |
二、集团的金融平台 | 第59页 |
第二节 未来我国财务公司的运作模式 | 第59-72页 |
一、资金集中管理的模式 | 第60-64页 |
二、资金业务的管理模式 | 第64-66页 |
三、资金业务的风险控制模式 | 第66-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