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10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0-23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2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玉溪市中心城区界定 | 第11页 |
·玉溪市中心城区宏观区域背景 | 第11-12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2-20页 |
·人力资源及人力资源开发 | 第12-14页 |
·产业结构及产业结构调整 | 第14-16页 |
·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基础 | 第16-20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20-21页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21-23页 |
·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 | 第22页 |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第2章 玉溪市中心城区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结构调整 | 第23-30页 |
·玉溪市中心城区经济状况 | 第23-24页 |
·玉溪市中心城区产业结构调整特征 | 第24-27页 |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 第24-25页 |
·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 | 第25-26页 |
·第一产业基础地位不强 | 第26页 |
·第三产业有所发展,产值逐步提高 | 第26-27页 |
·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 | 第27-29页 |
·产业层次低级化 | 第27-28页 |
·重点产业发展而导致环境污染严重 | 第28页 |
·产业发展缺乏创新,高新技术发展不足 | 第28-29页 |
·第三产业发展仍比较落后 | 第29页 |
·玉溪市中心城区未来产业结构调整方向 | 第29-30页 |
第3章 玉溪市中心城区人力资源开发 | 第30-42页 |
·玉溪市中心城区人力资源开发现状 | 第30-33页 |
·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人口控制成效显著 | 第30-31页 |
·人力资源受教育程度有大幅提升 | 第31页 |
·人力资源健康状况有较大改善 | 第31-32页 |
·人力资源文化科技素养有所进步 | 第32页 |
·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 | 第32-33页 |
·人力资源在一、二、三产业中的配置情况 | 第33页 |
·中心城区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 | 第33-38页 |
·人力资源质量偏低 | 第34页 |
·从业人员的产业与行业分布不尽合理 | 第34-36页 |
·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缺乏高层次人才 | 第36-37页 |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严重不足 | 第37-38页 |
·问题存在的原因 | 第38-39页 |
·观念比较落后 | 第38页 |
·教育投入不足 | 第38页 |
·现有政策环境对人才缺乏吸引力 | 第38-39页 |
·玉溪市中心城区人力资源开发的意义 | 第39-42页 |
·人力资源开发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 第39页 |
·人力资源开发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 第39-40页 |
·人力资源开发是技术进步的重要保证 | 第40页 |
·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是实现"科教兴国"、"科教兴玉"战略的需要 | 第40-42页 |
第4章 玉溪市中心城区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力资源开发的作用与要求 | 第42-46页 |
·玉溪市中心城区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力资源开发具有调控作用 | 第42-43页 |
·产业结构调整决定人力资源需求 | 第42-43页 |
·产业结构调整引导人力资源开发 | 第43页 |
·中心城区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力资源开发的要求 | 第43-46页 |
·第一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力资源开发的要求 | 第43-44页 |
·第二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力资源开发的要求 | 第44页 |
·第三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力资源开发的要求 | 第44-46页 |
第5章 玉溪市中心城区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人力资源开发对 | 第46-54页 |
·中心城区人力资源开发总体思路 | 第46-47页 |
·人力资源开发的指导思想 | 第46页 |
·人力资源开发的总体目标 | 第46-47页 |
·人力资源在产业中的调整目标 | 第47页 |
·政府部门发挥主导作用 | 第47-48页 |
·制定详细规范的产业发展配套政策 | 第47-48页 |
·鼓励企业发挥人力资源部门的重要作用 | 第48页 |
·推进实现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 | 第48页 |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 | 第48-50页 |
·加快教育体制改革 | 第48-49页 |
·加大教育投入力度 | 第49页 |
·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培训 | 第49-50页 |
·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 | 第50页 |
·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提高人力资源的健康素质 | 第50-51页 |
·继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 第50-51页 |
·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 第51页 |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人力资源产业结构 | 第51-52页 |
·根据产业结构特征,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 第51-52页 |
·推进人力资源在产业间的转移,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第52页 |
·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 | 第52-54页 |
·营造人才培育和使用的外部环境 | 第52-53页 |
·合理利用和开发本土人才 | 第53页 |
·建立和完善社会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