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海洋学论文--海洋基础科学论文--海洋化学论文--海水化学论文

夏季西北冰洋三界面碳通量的估算与测定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23页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2-17页
     ·全球气候变化现状第12-13页
     ·C0_2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第13-14页
     ·海洋碳循环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第14-15页
     ·北极地区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第15-16页
     ·选题意义第16-17页
   ·研究现状第17-19页
   ·课题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9-21页
   ·主要创新工作第21页
   ·论文内容安排第21-22页
   ·小结第22-23页
第2章 研究海区和方法第23-34页
   ·研究海区概况第23-24页
   ·采样站位第24-25页
   ·海水及大气pC0_2走航样品的采集及测定方法第25-26页
   ·海水样品的采集、分析、测量方法第26-30页
     ·海水样品采集方法第26页
     ·颗粒态~(234)Th 的富集和测定第26-27页
     ·总~(234)Th 的富集、纯化和测定第27-28页
     ·总~(234) Th 回收率的测定第28-29页
     ·(234)~Th 比活度相关计算公式第29-30页
     ·(238)~U 活度计算方法第30页
     ·POC 含量测定方法第30页
   ·沉积物样品的采集、分析、测量方法第30-32页
     ·沉积物样品采集方法第30-31页
     ·(210)~Pb 的富集、纯化和测量第31-32页
     ·有机碳含量测量方法第32页
   ·其他数据的采集和测量方法第32页
   ·主要仪器及实验用品第32-33页
     ·主要仪器第32页
     ·主要化学试剂及实验耗材第32-33页
   ·小结第33-34页
第3章 海-气界面C0_2交换通量估算第34-52页
   ·引言第34页
   ·估算方法及模型第34-37页
     ·常见海-气界面C0_2通量估算方法第34-36页
     ·海-气C0_2分压差法的基本原理及模型第36-37页
   ·测量方法及仪器第37页
   ·基础参数测量结果第37-41页
     ·表层海水温度、盐度第37-39页
     ·海冰密集度第39-40页
     ·表层海水叶绿素荧光值分布第40-41页
   ·海-气C0_2分压差分布及其与海表水温的关系第41-46页
     ·大气C0_2分压和表层海水C0_2分压变化趋势.第41页
     ·海-气C0_2分压差分布第41-43页
     ·大气及表层海水C0_2分压的长期平均变化趋势第43-44页
     ·表层海水C0_2分压与SST 的关系第44-46页
   ·海-气界面C0_2交换通量估算第46-50页
     ·瞬时C0_2交换通量第46页
     ·平均风速C0_2交换通量第46-48页
     ·海冰校正C0_2平均风速交换通量第48-50页
   ·楚科奇海短期碳汇能力估算第50页
   ·小结第50-52页
第4章 真光层POC 输出通量测定第52-80页
   ·引言第52-53页
   ·(234)~Th-(238)~U 不平衡法测定真光层POC 输出通量的原理及方法第53-55页
   ·研究方法第55-56页
   ·结果和讨论第56-77页
     ·基础参数第56-61页
     ·(234)~Th 与(238)~U 比活度第61-68页
     ·POC 含量第68-70页
     ·真光层(234)~Th 输出通量和停留时间第70-71页
     ·真光层POC 输出通量和平均输出速率第71-76页
     ·ThE 比值第76页
     ·中长期碳汇作用估算第76-77页
   ·小结第77-80页
第5章 有机碳沉积通量测定第80-90页
   ·引言第80页
   ·(210)~Pb 法测定有机碳沉积速率的原理及方法第80-83页
   ·研究方法第83页
   ·结果和讨论第83-88页
     ·样品主要参数及外观描述第83-84页
     ·(210)~Pb 比活度、含水量及有机碳含量测定结果第84-85页
     ·沉积速率第85-86页
     ·表观沉积质量通量第86-87页
     ·有机碳沉积通量第87-88页
     ·楚科奇海最终碳汇效应估算第88页
   ·小结第88-90页
第6章 结论第90-94页
参考文献第94-101页
致谢第101-102页
附录A (234)~Th、(238)~U比活度与POC含量数据第102-108页
附录B (234)~Th迁出、清除通量及平均停留时间数据第108-111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11-112页

论文共1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风暴潮—天文潮—波浪耦合模型及其在杭州湾的应用
下一篇:河口地区围涂开发的水环境动力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