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海洋学论文--海洋资源与开发论文--海岸带资源及其开发论文

河口地区围涂开发的水环境动力特征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25页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12页
   ·国内外河口研究现状第12-18页
     ·河口分类第13页
     ·泥沙通量第13-15页
     ·数值模拟研究进展第15-18页
   ·国内外河口治理开发现状第18-23页
     ·国外河口治理开发概况第18-19页
     ·我国河口治理开发现状第19-22页
     ·河口治理研究手段概述第22-23页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3-25页
第2章 瓯江口水文泥沙环境特性分析第25-40页
   ·河口海域地貌特征第25-27页
   ·流域来水第27-28页
   ·流域来沙第28页
   ·潮汐第28-29页
   ·潮流第29-31页
     ·总体特征第29页
     ·流速分布特征第29-30页
     ·历时特征第30-31页
     ·河口潮流影响分析第31页
   ·余流第31-32页
   ·波浪第32-34页
     ·统计特征第33页
     ·波浪影响分析第33-34页
     ·风成浪影响分析第34页
   ·泥沙第34-37页
     ·悬沙特征第34-35页
     ·底质特征第35-36页
     ·泥沙来源第36-37页
   ·分流分沙第37-39页
     ·南口与北口第37-38页
     ·中水道与北水道第38-39页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3章 瓯江口冲淤演变特征分析第40-54页
   ·河口演变分析第40-43页
     ·北口水道冲淤变化第42-43页
     ·南口水道冲淤变化第43页
   ·温州浅滩冲淤演变第43-51页
     ·1999 年前演变分析第44-45页
     ·二期围涂区冲淤分析第45-51页
   ·河口治理开发影响分析第51-52页
     ·灵昆潜坝工程的影响第51页
     ·灵霓北堤工程的影响第51-52页
     ·温州浅滩一期围涂工程的影响第52页
     ·温州浅滩二期围涂工程的影响预估第52页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第4章 数学模型的构建第54-95页
   ·波浪数学模型第54-58页
     ·基本方程第54-55页
     ·数值解法第55页
     ·计算域网格划分第55页
     ·入射波浪的确定第55-57页
     ·风成浪验证第57-58页
   ·潮流数学模型第58-68页
     ·基本方程第58-61页
     ·定解条件第61页
     ·数值方法第61-68页
   ·泥沙数学模型第68-73页
     ·基本方程第68-69页
     ·定解条件第69页
     ·数值方法第69-73页
   ·底床冲淤数学模型第73-75页
     ·悬沙冲淤数学模型第73页
     ·底沙冲淤数学模型第73-75页
     ·悬沙底沙共同作用冲淤厚度第75页
   ·计算域选取与主要参数确定第75-78页
     ·计算域选取第75-77页
     ·主要参数确定第77-78页
     ·动边界处理第78页
   ·模型验证第78-93页
     ·潮位、流速与含沙量验证第80-91页
     ·地形冲淤验证第91-93页
   ·本章小结第93-95页
第5章 温州浅滩二期围涂工程数值模拟研究第95-126页
   ·工程水域潮流特征分析第95-100页
   ·工程促淤方案研究第100-114页
     ·方案选取第101-102页
     ·泥沙落淤环境分析第102-111页
     ·促淤效果分析第111-114页
   ·围涂工程的水动力环境影响分析第114-125页
     ·对河口泄洪的影响第114-119页
     ·对河口分流的影响第119-123页
     ·对港口航道的影响第123页
     ·对工程附近水域的影响第123-125页
     ·对沙头水道与乐清湾的影响第125页
   ·本章小结第125-126页
第6章 结语第126-130页
   ·论文主要工作第126-129页
   ·论文主要创新点第129页
   ·论文工作展望第129-130页
参考文献第130-138页
致谢第138-139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39页

论文共1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夏季西北冰洋三界面碳通量的估算与测定
下一篇:植物中2个DREB类转录抑制子的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