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暴潮—天文潮—波浪耦合模型及其在杭州湾的应用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杭州湾地理环境特征 | 第11-13页 |
| ·台风模型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 ·风暴潮模型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 ·波浪模型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 ·风暴潮综合水动力学模型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 第2章 台风特征参数对风暴增水的影响分析 | 第21-46页 |
| ·引言 | 第21页 |
| ·台风模型 | 第21-24页 |
| ·基本方程 | 第21-23页 |
| ·台风计算 | 第23-24页 |
| ·风暴潮模型. | 第24-34页 |
| ·风暴潮模型基本方程 | 第24-25页 |
| ·ADCIRC 模型的数值方法 | 第25-34页 |
| ·模型验证 | 第34-39页 |
| ·台风模型验证 | 第34-36页 |
| ·ADCIRC 模型验证及分析 | 第36-39页 |
| ·不同台风参数下的水面响应特征 | 第39-45页 |
| ·气压作用和风应力作用 | 第39-42页 |
| ·台风特征参数影响 | 第42-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第3章 天文潮与风暴增水的耦合效应 | 第46-62页 |
| ·引言 | 第46-47页 |
| ·东中国海-杭州湾地区潮波嵌套模型 | 第47-54页 |
| ·模型建立 | 第47页 |
| ·天文潮验证及分析 | 第47-54页 |
| ·天文潮与风暴增水的非线性作用 | 第54-61页 |
| ·理想地形天文潮与风暴增水的非线性作用 | 第54-56页 |
| ·杭州湾内天文潮与风暴增水的非线性作用 | 第56-61页 |
| ·小结 | 第61-62页 |
| 第4章 台风浪及其对风暴潮的影响 | 第62-93页 |
| ·引言 | 第62页 |
| ·第三代浅水波浪模型SWAN | 第62-71页 |
| ·控制方程 | 第63页 |
| ·物理过程 | 第63-68页 |
| ·增水计算 | 第68-69页 |
| ·数值求解方法 | 第69-71页 |
| ·模型验证及分析 | 第71-77页 |
| ·验证方案 | 第72-73页 |
| ·验证结果分析 | 第73-77页 |
| ·理想地形台风浪模拟 | 第77-82页 |
| ·计算条件 | 第77页 |
| ·波流作用的影响分析 | 第77-82页 |
| ·杭州湾台风浪模拟 | 第82-87页 |
| ·计算条件 | 第83页 |
| ·杭州湾内台风浪特征 | 第83-87页 |
| ·波浪对风暴增水的影响 | 第87-92页 |
| ·小结 | 第92-93页 |
| 第5章 风暴潮、天文潮、波浪耦合模型研究应用 | 第93-113页 |
| ·引言 | 第93页 |
| ·耦合模型的建立 | 第93-97页 |
| ·耦合模型基本框架 | 第93-95页 |
| ·耦合模型的具体流程 | 第95-97页 |
| ·典型台风过程下杭州湾内风暴潮模拟及其特征 | 第97-108页 |
| ·杭州湾地区典型台风过程的选取 | 第97-99页 |
| ·台风浪模拟及波高特征分析 | 第99-103页 |
| ·风暴潮的模拟及特征分析 | 第103-108页 |
| ·设计最不利台风对杭州湾的影响 | 第108-112页 |
| ·最不利台风的设计 | 第108-110页 |
| ·设计最不利台风对杭州湾的影响分析 | 第110-112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2-113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113-116页 |
| ·研究结论 | 第113-114页 |
| ·主要创新点. | 第114-115页 |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15-11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6-124页 |
| 致谢 | 第124-125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