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中学语文古文教学德育渗透的实践性研究--以成都A中学为例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研究之缘起 | 第9-10页 |
·已有的研究概述 | 第10-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现有研究的不足 | 第12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3-15页 |
·研究的思路 | 第13-14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4-15页 |
2 中学语文古文教学道德渗透的现状分析 | 第15-32页 |
·中学语文古文教学道德渗透现状 | 第15-22页 |
·古文教学道德渗透一向所做的努力 | 第15-17页 |
① 重视德育渗透 | 第16页 |
② 选择课文考虑了道德因素 | 第16-17页 |
③ 组织教学时候安排了德育教育空间 | 第17页 |
·古文教学道德渗透的异化 | 第17-22页 |
① 组织教学出现“只教书,不育人”现象 | 第18-19页 |
② 德育与学生身心发展脱节 | 第19-20页 |
③ 语文课中德育观点偏离我国道德建设的根本要求 | 第20-21页 |
④ 部分教师德育素养不适应要求 | 第21-22页 |
·中学古文教学道德渗透异化的主要特点 | 第22-24页 |
·具有随意性 | 第22-23页 |
·充斥口号性 | 第23页 |
·生硬灌输化 | 第23-24页 |
·注重功利性 | 第24页 |
·中学古文教学道德渗透异化的原因分析 | 第24-32页 |
·道德渗透异化的原因分析 | 第24-30页 |
① 引发德育异化的因素分析 | 第24-25页 |
② 师生双方因素引发德育异化的原因分析 | 第25-27页 |
③ 教师方面引发德育异化的原因分析 | 第27-28页 |
④ 学生方面引发德育异化的原因分析 | 第28-30页 |
·道德渗透异化的伦理原因 | 第30-32页 |
3 实现中学古文教学与道德渗透和谐一致的对策 | 第32-46页 |
·强化科学发展思想,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 第32-34页 |
·客观必要性 | 第32-33页 |
·现实意义 | 第33-34页 |
·分析课文,挖掘教材丰富的道德思想 | 第34-37页 |
·理解课标,准确把握语文的人文性特点 | 第34-35页 |
·结合课本与学生,充分挖掘教材丰富的道德思想 | 第35-37页 |
·结合教学实践,让古文教学与德育教育整合 | 第37-46页 |
·古文教学与德育教育整合的要求 | 第37-38页 |
·古文教学与德育教育整合的途径 | 第38-43页 |
·案例分析 | 第43-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附A: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科研情况 | 第50-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