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2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0-39页 |
·引言 | 第20页 |
·铁的生理作用和机体对铁的吸收、储运 | 第20-23页 |
·铁的生理作用 | 第20-21页 |
·铁的吸收、转运和利用 | 第21-22页 |
·铁缺乏及其种类和评价指标 | 第22-23页 |
·铁在运动过程中的主要生物学作用 | 第23页 |
·铁缺乏对机体作功能力的影响 | 第23-32页 |
·铁缺乏对有氧作功能力的影响 | 第23-24页 |
·铁缺乏对机体耐力的影响 | 第24-25页 |
·铁缺乏对人体劳动能力的影响 | 第25-27页 |
·与铁缺乏相关的机体作功能力的研究方法 | 第27-32页 |
·铁缺乏对认知能力和智力的影响 | 第32-37页 |
·大脑中铁的分布和转运机制 | 第32-33页 |
·大脑中铁缺乏的时间效应 | 第33-34页 |
·铁缺乏影响认知能力的可能机制 | 第34-35页 |
·铁缺乏影响认知能力的人群研究 | 第35-37页 |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37-39页 |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37-38页 |
·本研究课题的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38-39页 |
第二章 膳食营养状况调查与评价 | 第39-65页 |
·引言 | 第39页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39-41页 |
·研究对象 | 第39页 |
·膳食调查方法 | 第39-40页 |
·膳食质量评价 | 第40-41页 |
·家庭状况问卷调查 | 第41页 |
·质量控制 | 第41页 |
·实验结果 | 第41-58页 |
·学生的基本情况 | 第41-43页 |
·能量和主要供能物质摄入状况 | 第43-49页 |
·维生素的摄入状况 | 第49-52页 |
·矿物质的摄入状况 | 第52-56页 |
·其它营养素的摄入状况 | 第56-57页 |
·食物构成 | 第57-58页 |
·讨论 | 第58-63页 |
·国内外膳食调查现状 | 第58-59页 |
·中国学龄学生膳食现状 | 第59-60页 |
·该校学生膳食营养素摄入和食物构成状况 | 第60-63页 |
·总结 | 第63-65页 |
第三章 机体营养状况调查与评价 | 第65-83页 |
·引言 | 第65页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65-68页 |
·研究对象 | 第65页 |
·人群研究的伦理问题 | 第65页 |
·生长发育指标测定方法 | 第65-66页 |
·取样方法及样品保存 | 第66页 |
·铁营养状况相关指标检测方法 | 第66-67页 |
·维生素和锌相关指标检测方法 | 第67-68页 |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 第68页 |
·实验结果 | 第68-78页 |
·体格发育状况 | 第68-70页 |
·营养不良状况 | 第70页 |
·机体铁营养状况 | 第70-71页 |
·机体维生素和锌营养状况 | 第71-78页 |
·讨论 | 第78-82页 |
·学生生长发育和营养不良情况 | 第78-79页 |
·学生矿物质营养素情况 | 第79-81页 |
·学生维生素营养素情况 | 第81-82页 |
·总结 | 第82-83页 |
第四章 营养干预对机体营养状况影响的研究 | 第83-98页 |
·引言 | 第83页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83-86页 |
·研究对象和分组 | 第83页 |
·营养强化干预 | 第83-85页 |
·生长发育指标测定方法 | 第85页 |
·取样方法及样品保存 | 第85页 |
·铁营养状况相关指标检测方法 | 第85页 |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营养状况相关指标检测方法 | 第85-86页 |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 第86页 |
·实验结果 | 第86-94页 |
·营养干预后营养不良率变化 | 第86页 |
·营养干预后铁营养状况变化 | 第86-87页 |
·营养干预后微量元素锌营养状况变化 | 第87页 |
·营养干预后维生素A 营养状况变化 | 第87页 |
·营养干预后硫胺素营养状况变化 | 第87-88页 |
·营养干预后核黄素营养状况变化 | 第88-94页 |
·讨论 | 第94-97页 |
·营养强化食品的发展现状 | 第94页 |
·NaFeEDTA 强化食品 | 第94-95页 |
·其它营养强化食品 | 第95-96页 |
·多营养素强化食品对学生机体生化指标的效果 | 第96-97页 |
·总结 | 第97-98页 |
第五章 铁缺乏及铁强化食品干预对体能影响的研究 | 第98-121页 |
·引言 | 第98页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98-102页 |
·研究对象与分组 | 第98-99页 |
·有氧能力测定 | 第99-100页 |
·最大摄氧量的判断标准 | 第100页 |
·24 小时心率监测 | 第100页 |
·体力活动问卷 | 第100-101页 |
·瘦体重的测定 | 第101页 |
·铁营养状况相关指标检测方法 | 第101-102页 |
·铁强化酱油干预 | 第102页 |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 第102页 |
·实验结果 | 第102-115页 |
·受试者基本特征和铁营养状况 | 第102-103页 |
·缺铁性贫血和铁缺乏不贫血学生有氧能力比较 | 第103-105页 |
·缺铁性贫血和铁缺乏不贫血学生能量消耗和日常体力活动比较 | 第105-108页 |
·铁强化酱油干预后学生铁营养状况比较 | 第108页 |
·铁强化酱油干预后学生有氧能力比较 | 第108-109页 |
·铁强化酱油干预学生日常体力活动比较 | 第109-115页 |
·讨论 | 第115-120页 |
·缺铁性贫血对有氧能力的影响 | 第115-116页 |
·铁缺乏不贫血对有氧能力的影响 | 第116-117页 |
·缺铁性贫血对日常体力活动的影响 | 第117-119页 |
·铁缺乏不贫血对日常体力活动的影响 | 第119页 |
·铁强化酱油干预对改善体能的影响 | 第119-120页 |
·总结 | 第120-121页 |
第六章 铁缺乏及铁强化食品干预对认知能力影响的研究 | 第121-143页 |
·引言 | 第121页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21-126页 |
·研究对象与分组 | 第121-122页 |
·基本认知能力的测量 | 第122-124页 |
·智商的测量 | 第124页 |
·注意力的测量 | 第124-125页 |
·学习成绩 | 第125页 |
·其他相关观察指标 | 第125页 |
·铁营养状况相关指标检测方法 | 第125-126页 |
·铁强化酱油干预 | 第126页 |
·问卷调查 | 第126页 |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 第126页 |
·实验结果 | 第126-136页 |
·受试者家庭背景和铁营养状况 | 第126-127页 |
·铁缺乏学生认知能力比较 | 第127-129页 |
·铁缺乏不贫血和缺铁性贫血学生认知能力比较 | 第129-130页 |
·铁缺乏学生学习成绩比较 | 第130-132页 |
·铁强化酱油干预后学生认知能力比较 | 第132-135页 |
·铁强化酱油干预后学生学习成绩比较 | 第135-136页 |
·讨论 | 第136-142页 |
·有关铁缺乏影响认知能力的研究现状 | 第136-137页 |
·铁缺乏对青少年认知能力的影响 | 第137-140页 |
·铁缺乏对其它人群认知能力的影响 | 第140-141页 |
·铁缺乏影响认知能力的其它可能因素 | 第141页 |
·铁缺乏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 第141-142页 |
·总结 | 第142-143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43-145页 |
一、结论 | 第143页 |
二、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43-144页 |
三、展望 | 第144-145页 |
参考文献 | 第145-16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62-164页 |
致谢 | 第1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