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60页 |
·高良姜的概述 | 第15-28页 |
·高良姜的生物学特征与分布 | 第15页 |
·高良姜的本草考证 | 第15-17页 |
·高良姜的生药鉴定 | 第17-18页 |
·高良姜的应用 | 第18页 |
·高良姜的栽培技术 | 第18-21页 |
·高良姜的研究现状 | 第21-28页 |
·药用植物遗传多样性与药材质量 | 第28-35页 |
·遗传标记与药用植物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29-33页 |
·道地药材 | 第33-35页 |
·中药材的鉴定 | 第35-46页 |
·传统鉴定方法 | 第36-38页 |
·生物鉴定法 | 第38-46页 |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46-47页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60页 |
第二章 高良姜挥发油提取条件优化及成分分析 | 第60-92页 |
·前言 | 第6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0-63页 |
·实验材料 | 第60-61页 |
·主要试剂 | 第61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61页 |
·实验方法 | 第61-6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3-86页 |
·不同方法提取挥发油的效果 | 第63-66页 |
·超声波辅助石油醚提取法的条件优化 | 第66-68页 |
·不同产地高良姜的挥发油含量 | 第68-69页 |
·高良姜挥发油的GC-MS分析结果 | 第69-86页 |
·讨论 | 第86-88页 |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2页 |
第三章 高良姜表型性状变异的分析 | 第92-101页 |
·前言 | 第9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92-95页 |
·样品的采集与测量 | 第92-93页 |
·样品采集地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 | 第93-94页 |
·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 | 第94-9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95-99页 |
·形态表型在群体间和群体内的差异 | 第95-96页 |
·群体间表型分化 | 第96-97页 |
·性状值离散性特征与极差变异特征 | 第97-98页 |
·高良姜群体性状表型的聚类分析 | 第98-99页 |
·讨论 | 第99页 |
·本章小结 | 第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1页 |
第四章 高良姜的AFLP技术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 第101-113页 |
·前言 | 第10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01-106页 |
·实验材料 | 第101页 |
·主要试剂 | 第101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01-102页 |
·实验方法 | 第102-10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06-110页 |
·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106-107页 |
·双酶切酶量和酶切时间的确定 | 第107页 |
·预扩增体系的确定 | 第107-108页 |
·选择性扩增体系的确定 | 第108-110页 |
·讨论 | 第110-111页 |
·本章小结 | 第111-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13页 |
第五章 高良姜的AFLP分析与指纹图谱鉴定 | 第113-133页 |
·前言 | 第11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13-116页 |
·实验材料 | 第113-114页 |
·主要试剂和仪器设备 | 第114页 |
·接头与引物 | 第114页 |
·实验方法 | 第114-11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16-129页 |
·基因组DNA提取 | 第116页 |
·选择性扩增引物的筛选结果 | 第116-118页 |
·高良姜群体的内的多样性 | 第118-121页 |
·高良姜群体间的多样性 | 第121页 |
·各地高良姜及混淆品的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分析 | 第121-124页 |
·高良姜的AFLP指纹图谱鉴定 | 第124-129页 |
·讨论 | 第129-130页 |
·本章小结 | 第130-131页 |
参考文献 | 第131-133页 |
第六章 高良姜rDNA ITS和matK基因的序列分析与鉴定 | 第133-149页 |
·前言 | 第133-13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34-135页 |
·实验材料 | 第134页 |
·主要试剂 | 第134页 |
·主要仪器 | 第134页 |
·实验方法 | 第134-13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35-143页 |
·DNA提取和PCR扩增结果 | 第135-136页 |
·rDNA ITS序列测定的结果与分析 | 第136-140页 |
·matK基因序列测定的结果与分析 | 第140-141页 |
·高良姜与混淆品的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 | 第141-143页 |
·讨论 | 第143-145页 |
·高良姜rDNA ITS中的杂合位点 | 第143-144页 |
·两种序列在高良姜和混淆品分子鉴定中的应用 | 第144页 |
·高良姜与混淆品的的亲缘关系 | 第144-145页 |
·本章小结 | 第145-146页 |
参考文献 | 第146-14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49-152页 |
1 结论 | 第149页 |
2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149-150页 |
3 展望 | 第150-152页 |
附录 | 第152-15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53-154页 |
致谢 | 第154-1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