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平面运动链结构类型综合的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 第2章 平面运动链综合的基本理论 | 第16-29页 |
| ·基础知识 | 第16-19页 |
| ·运动链的基本概念 | 第16-17页 |
| ·拓扑图的基础知识 | 第17-18页 |
| ·刚性子链及同构的定义 | 第18-19页 |
| ·单铰运动链的基本理论 | 第19-24页 |
| ·缩杆邻接矩阵 | 第19-20页 |
| ·边环路的基本理论 | 第20-22页 |
| ·同构判别中的基本概念 | 第22-24页 |
| ·复铰运动链的基本理论 | 第24-28页 |
| ·复铰运动链的组成原理 | 第24-25页 |
| ·新双色拓扑图 | 第25-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第3章 基于VISUAL C++6.0 的软件界面设计 | 第29-36页 |
| ·软件简介 | 第29-30页 |
|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 | 第29页 |
| ·Visual C++6.0 概述 | 第29-30页 |
| ·软件界面的设计 | 第30-33页 |
| ·单文档双视图的实现 | 第30-31页 |
| ·软件界面简介 | 第31-33页 |
| ·特征周长拓扑图绘制的实现 | 第33-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4章 平面单铰运动链的综合 | 第36-55页 |
| ·缩杆邻接矩阵的综合 | 第36-43页 |
| ·确定构件序列 | 第36-38页 |
| ·确定缩杆序列 | 第38-39页 |
| ·缩杆邻接矩阵的生成 | 第39-43页 |
| ·同构及刚性子链判别 | 第43-49页 |
| ·刚性子链判别 | 第43-47页 |
| ·同构判别 | 第47-49页 |
| ·综合步骤 | 第49-50页 |
| ·单铰运动链综合的计算机实现 | 第50-54页 |
| ·缩杆邻接矩阵的自动生成 | 第51-52页 |
| ·刚性子链和同构判别的计算机实现 | 第52-53页 |
| ·拓扑图的绘制 | 第53-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5章 平面复铰运动链的综合 | 第55-74页 |
| ·复铰运动链的综合方法 | 第55-57页 |
| ·刚性子链及构件对称性判别 | 第57-66页 |
| ·构件对称的基本理论 | 第59-61页 |
| ·构件对称性判别的步骤 | 第61-65页 |
| ·复铰运动链的刚性子链判别 | 第65-66页 |
| ·综合步骤 | 第66-68页 |
| ·复铰运动链综合的计算机实现 | 第68-73页 |
| ·确定规则邻接矩阵 | 第69-71页 |
| ·新双色拓扑图的生成 | 第71-73页 |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 结论 | 第74-75页 |
| 附录 | 第75-89页 |
| 参考文献 | 第89-9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94-95页 |
| 致谢 | 第95-96页 |
| 作者简介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