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课程论文

国际文凭组织中学项目课程(IB MYP)的本土化研究--以上海市民办尚德实验学校融合部中学历史课程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绪论第8-21页
    一、研究缘起第8-12页
    二、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第12-14页
    三、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第14-18页
    四、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8-21页
第一章 IBMYP历史学科的特征及借鉴意义第21-49页
    第一节 IB课程概述第21-27页
    第二节 IBMYP课程的特征第27-36页
    第三节 IBMYP历史课程的特征第36-45页
    第四节 IBMYP课程及历史学科的借鉴意义第45-49页
第二章 IBMYP与本土课程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49-66页
    第一节 上海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学历史课程的特征第49-54页
    第二节 IBMYP课程与本土课程融合的必要性分析第54-60页
    第三节 IBMYP课程与本土课程融合的可行性分析第60-66页
第三章 IBMYP与本土课程的融合框架及解决策略第66-92页
    第一节 IBMYP与本土课程的融合框架第66-68页
    第二节 IBMYP与本土课程融合的解决策略第68-92页
第四章 IBMYP进行本土化融合的效果和可推广性第92-109页
    第一节 学生问卷调查分析第92-102页
    第二节 学生成绩和作业分析第102-109页
结论与反思第109-112页
    一、结论与启示第109-110页
    二、研究不足反思第110-111页
    三、对后续研究的展望第111-112页
附录1 八年级第一学期《新航路的开辟》教学设计第112-116页
附录2 上海市民办尚德实验学校融合部中学历史课程调查问卷第116-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24页
后记第124页

论文共1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美核心素养教学的比较--以高中化学学科为例
下一篇:部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阅读部分作业系统研究--以七年级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