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注释表 | 第12-13页 |
| 下标 | 第13-14页 |
| 缩略词 | 第14-1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34页 |
| 1.1 桨扇发动机的研究背景 | 第16-26页 |
| 1.1.1 桨扇发动机的介绍和发展 | 第16-22页 |
| 1.1.2 桨扇发动机的优缺点 | 第22-26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26-32页 |
| 1.2.1 桨扇发动机建模的研究现状 | 第26-29页 |
| 1.2.2 桨扇发动机控制的研究现状 | 第29页 |
| 1.2.3 桨扇发动机性能寻优控制的研究现状 | 第29-31页 |
| 1.2.4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31-32页 |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32页 |
| 1.4 本文的内容安排 | 第32-34页 |
| 第二章 桨扇发动机核心机建模 | 第34-45页 |
| 2.0 桨扇发动机建模总体分析 | 第34-35页 |
| 2.1 核心机部件级模型 | 第35-40页 |
| 2.2 核心机稳态模型 | 第40-42页 |
| 2.2.1 稳态共同工作方程 | 第40-41页 |
| 2.2.2 共同工作方程的求解 | 第41-42页 |
| 2.3 核心机动态模型 | 第42-44页 |
| 2.3.1 动态共同工作方程 | 第42-43页 |
| 2.3.2 求解动态共同工作方程 | 第43-44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三章 桨扇数学模型 | 第45-60页 |
| 3.1 桨扇机构模型概述 | 第45页 |
| 3.2 桨扇数学模型计算方案总结 | 第45-47页 |
| 3.3 螺旋桨相似理论 | 第47-52页 |
| 3.3.1 螺旋桨相似条件 | 第47-48页 |
| 3.3.2 螺旋桨气动性能相似公式 | 第48-49页 |
| 3.3.3 螺旋桨特性曲线 | 第49-50页 |
| 3.3.4 螺旋桨特性曲线的不足与改进方案 | 第50-52页 |
| 3.4 对转桨扇的建模 | 第52-59页 |
| 3.4.1 现有桨扇特性曲线的分析 | 第52-53页 |
| 3.4.2 对转桨扇的建模过程 | 第53-57页 |
| 3.4.3 对转桨扇模型的验证 | 第57-59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第四章 桨扇发动机的控制研究 | 第60-72页 |
| 4.1 桨扇发动机全权限数字电子控制器介绍 | 第60-61页 |
| 4.2 桨扇发动机的控制方案 | 第61-64页 |
| 4.2.1 桨扇控制回路 | 第61-62页 |
| 4.2.2 桨扇发动机总体控制方案 | 第62-64页 |
| 4.3 桨扇发动机性能寻优研究 | 第64-69页 |
| 4.3.1 布谷鸟搜索算法 | 第64-66页 |
| 4.3.2 修正布谷鸟搜索算法 | 第66-67页 |
| 4.3.3 基于修正布谷鸟搜索算法的桨扇发动机性能寻优控制 | 第67-69页 |
| 4.4 算法比较 | 第69-70页 |
| 4.4.1 与标准布谷鸟搜索算法的比较 | 第69-70页 |
| 4.4.2 与遗传算法的比较 | 第70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 第五章 桨扇发动机的性能评估 | 第72-80页 |
| 5.1 桨扇发动机桨扇-进气道耦合作用分析 | 第72-74页 |
| 5.2 两桨扇轴距对桨扇发动机的性能影响 | 第74-75页 |
| 5.3 两桨扇各自桨叶数目对桨扇发动机的性能影响 | 第75-77页 |
| 5.4 桨扇发动机的速度特性和高度特性 | 第77-78页 |
| 5.5 桨扇发动机的桨距角特性 | 第78-79页 |
| 5.6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0-82页 |
| 6.1 结论 | 第80页 |
| 6.2 展望 | 第80-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88页 |
| 致谢 | 第88-89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