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0 导言 | 第8-21页 |
0.1 选题背景 | 第8-11页 |
0.1.1 我国国家政策层面 | 第8-9页 |
0.1.2 评价理论发展层面 | 第9-10页 |
0.1.3 评价实践运用层面 | 第10-11页 |
0.2 选题意义 | 第11-14页 |
0.2.1 理论意义 | 第12-13页 |
0.2.2 实践意义 | 第13-14页 |
0.3 国内外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学生评价相关研究 | 第14-18页 |
0.3.1 国外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学生评价相关研究 | 第14-17页 |
0.3.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7-18页 |
0.4 研究方法 | 第18-21页 |
0.4.1 文献研究法 | 第19页 |
0.4.2 调查研究法 | 第19-21页 |
1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小学英语学生评价概述 | 第21-35页 |
1.1 多元智能理论的发展及其启示 | 第21-26页 |
1.1.1 多元智能理论的发展:从一元化智力到多元化智能 | 第21-24页 |
1.1.2 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特征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 第24-26页 |
1.2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小学英语学生评价新理念 | 第26-32页 |
1.2.1 相关概念界说 | 第26-28页 |
1.2.2 学生评价的重建 | 第28-30页 |
1.2.3 小学英语学生评价理念 | 第30-32页 |
1.3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学生评价的基本特点 | 第32-35页 |
1.3.1 评价个性化 | 第33-34页 |
1.3.2 评价多元化 | 第34页 |
1.3.3 评价情境化 | 第34-35页 |
2 当前小学英语学生评价的现状 | 第35-47页 |
2.1 现状调查 | 第35-42页 |
2.1.1 课堂观察 | 第35-39页 |
2.1.2 课后访谈 | 第39-42页 |
2.2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2-45页 |
2.2.1 评价目的有失偏颇 | 第42页 |
2.2.2 评价功能发挥不足 | 第42-43页 |
2.2.3 评价主体过于单一 | 第43页 |
2.2.4 评价内容不够全面 | 第43-44页 |
2.2.5 评价环境支持不足 | 第44页 |
2.2.6 评价方法需多元化 | 第44-45页 |
2.3 问题的形成原因 | 第45-47页 |
2.3.1 传统评价理念不易改观 | 第45-46页 |
2.3.2 传统评价目的根深蒂固 | 第46页 |
2.3.3 传统评价实践影响甚远 | 第46-47页 |
3 多元智能指导下的小学英语学生评价实践 | 第47-91页 |
3.1 评价共同体 | 第48-59页 |
3.1.1 学生:评价共同体中的首要伙伴 | 第48-54页 |
3.1.2 教师:评价共同体中的首席伙伴 | 第54-58页 |
3.1.3 家长:评价共同体中的重要支持伙伴 | 第58-59页 |
3.2 评价内容 | 第59-64页 |
3.2.1 智能本位的评价 | 第59页 |
3.2.2 智能本位的评价举隅 | 第59-64页 |
3.3 环境支持 | 第64-72页 |
3.3.1 评价的外部环境要求 | 第65-68页 |
3.3.2 评价的内部环境要求 | 第68-70页 |
3.3.3 消除影响多元智能评价的不利环境因素 | 第70-72页 |
3.4 评价方法 | 第72-91页 |
3.4.1 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 | 第73-78页 |
3.4.2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 | 第78-86页 |
3.4.3 自评与他评 | 第86-91页 |
4 结论与建议 | 第91-95页 |
4.1 结论 | 第91-93页 |
4.1.1 优势 | 第91-92页 |
4.1.2 挑战 | 第92-93页 |
4.2 建议 | 第93-95页 |
4.2.1 警惕“标签作用” | 第93页 |
4.2.2 加强教师专业素养 | 第93-94页 |
4.2.3 提高家长评价参与度 | 第94-95页 |
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 第95-98页 |
致谢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