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

汉语补语成分在日语中的编码策略与教学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8-14页
    1.1 选题的意义第8页
    1.2 汉日补语比较研究概况第8-12页
        1.2.1 汉语补语和日语补语的对应成分第9页
        1.2.2 汉语补语的日语翻译第9页
        1.2.3 日本学生汉语补语的习得顺序第9页
        1.2.4 日本学者对汉日补语比较的研究第9-10页
        1.2.5 国内对汉语补语的本体研究第10-12页
    1.3 本文的创新之处及研究方法第12-14页
        1.3.1 创新之处第12页
        1.3.2 研究方法第12-14页
第2章 趋向补语第14-18页
    2.1 由“来、去”充当补语的述补结构第14-15页
    2.2 复合趋向补语第15-18页
        2.2.1 包含复合趋向补语的述补结构接宾语的情况第15-16页
        2.2.2 带趋向补语的述补结构在日语表达中的特例第16-18页
第3章 结果补语第18-22页
    3.1 带结果补语的述补结构的扩展第18-19页
    3.2 及物与不及物的区别第19-20页
    3.3 带结果补语的述补结构的特殊语义第20-21页
    3.4 带结果补语的述补结构的否定形式第21-22页
第4章 可能补语第22-24页
    4.1“看得见”第22-23页
    4.2 可能补语“得”第23-24页
第5章 状态补语和程度补语第24-30页
    5.1 状态补语第24-28页
        5.1.1 带状态补语的述补结构的扩展第25-27页
        5.1.2 动词或动词性结构充当状态补语第27页
        5.1.3 主谓结构充当状态补语第27-28页
    5.2 程度补语第28-30页
第6章 到第30-32页
    6.1 处所宾语第30页
    6.2 时间宾语第30-31页
    6.3 谓词性宾语第31-32页
第7章 补语的引申意义和述补结构的紧缩形式第32-35页
    7.1 补语的引申意义第32-33页
    7.2 述补结构的紧缩形式第33-35页
第8章 教学策略及教材编写的建议第35-37页
    8.1 加强对汉日语序的教学第35-36页
    8.2 增设汉语补语的归纳板块第36-37页
第9章 结语第37-39页
    9.1 结论第37页
    9.2 不足之处及展望第37-39页
致谢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2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42-43页
附录第43-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V一下”结构的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下一篇:孙友田煤矿诗歌的美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