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5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8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三、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一章 教师文学经典鉴赏素养是文学经典教学有效性前提 | 第15-33页 |
第一节 文学鉴赏是鉴赏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 第15-19页 |
一、文学鉴赏观 | 第15-16页 |
二、文学鉴赏的客体性 | 第16-18页 |
三、文学鉴赏的主体性 | 第18-19页 |
第二节 高中文学经典教学中的鉴赏主体:学生与教师 | 第19-24页 |
一、高中文学经典教学目标:学生作为鉴赏主体的发展 | 第19-21页 |
二、教师是沟通文学经典作品与学生鉴赏的桥梁 | 第21-24页 |
第三节 高中文学经典教学中教师文学经典鉴赏素养的要求 | 第24-33页 |
一、文学鉴赏主体素养的内涵与构成 | 第24-27页 |
二、教师文学鉴赏教学中的文学经典鉴赏素养 | 第27-33页 |
第二章 教师文学经典鉴赏素养对文学经典教学影响的个案比较 | 第33-64页 |
第一节 个案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33-40页 |
一、个案研究对象 | 第33-38页 |
二、个案研究资料收集方法 | 第38-40页 |
第二节 熟手教师与新手教师文学经典鉴赏素养的状况 | 第40-52页 |
一、熟手教师与新手教师文学经典鉴赏知识的比较 | 第41-43页 |
二、熟手教师与新手教师文学经典鉴赏经验的比较 | 第43-45页 |
三、熟手教师与新手教师文学经典鉴赏能力的比较 | 第45-50页 |
四、熟手教师与新手教师文学审美传递能力的比较 | 第50-52页 |
第三节 教师文学经典教学效果及与其文学经典鉴赏素养关系的分析 | 第52-64页 |
一、熟手教师与新手教师文学经典教学效果的比较 | 第52-58页 |
二、教师文学经典鉴赏素养与教学效果关系的分析 | 第58-64页 |
第三章 加强教师文学经典鉴赏素养的建议 | 第64-70页 |
第一节 从教学效果中获得加强文学经典鉴赏修养的动力和方向 | 第64-67页 |
一、从教学效果中获得加强修养的动力 | 第64-66页 |
二、从教学效果中获得加强修养的方向 | 第66-67页 |
第二节 学校要为教师加强文学经典鉴赏素养提供支持 | 第67-70页 |
一、给教师更多阅读经典的时间和空间 | 第67-68页 |
二、建立新老教师帮扶制度,并鼓励教师间相互学习 | 第68页 |
三、提供教师在职培训进修与自我提升的发展契机 | 第68-70页 |
结语 | 第70-71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70页 |
二、研究反思 | 第70-71页 |
附录 | 第71-76页 |
附录一: 访谈提纲 | 第71-73页 |
附录二: 访谈评价表 | 第73-75页 |
附录三: 观察评价表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