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引言 | 第9-19页 |
第一章 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的理论分析 | 第19-26页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第19-21页 |
一、残疾人 | 第19页 |
二、残疾人教育 | 第19页 |
三、残疾人高等教育 | 第19-20页 |
四、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 | 第20-21页 |
第二节 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的理论基础及启示 | 第21-26页 |
一、人权思想 | 第21-22页 |
二、康复和社会适应理论 | 第22-23页 |
三、正常化、融合与全纳教育理念 | 第23-24页 |
四、缺陷补偿理论 | 第24页 |
五、多元智能理论 | 第24-26页 |
第二章 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回顾 | 第26-32页 |
第一节 国外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 | 第26-28页 |
第二节 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 | 第28-30页 |
第三节 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历史的启示 | 第30-32页 |
第三章 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32-50页 |
第一节 调查的方法与实施 | 第32-35页 |
第二节 残疾人高等教育的现状调查 | 第35-50页 |
一、法规政策现状 | 第35-38页 |
二、招生现状 | 第38-40页 |
三、办学形式现状 | 第40-45页 |
四、师资培养现状 | 第45-47页 |
五、残疾大学生就业现状 | 第47-48页 |
六、对残疾人高等教育现状的分析 | 第48-50页 |
第四章 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急迫解决的问题 | 第50-61页 |
第一节 从国家层面上 | 第50-54页 |
一、残疾人教育法规政策体系不健全 | 第50-51页 |
二、残疾人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不完善 | 第51-52页 |
三、国家投入残疾人高等教育的经费总量不足 | 第52-53页 |
四、残疾大学生资助体系不健全 | 第53-54页 |
五、残疾人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存在矛盾 | 第54页 |
第二节 从社会层面上 | 第54-56页 |
一、社会大众对残疾人的认识落后 | 第54-55页 |
二、社会支持力量没有调动起来 | 第55-56页 |
第三节 从高校层面上 | 第56-59页 |
一、高校的教育理念“边缘化” | 第56-57页 |
二、高校招生存在诸多不公平因素 | 第57页 |
三、专业设置不能满足残疾学生和社会的需求 | 第57-58页 |
四、高校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滞后 | 第58页 |
五、残疾人高等教育师资薄弱 | 第58-59页 |
第四节 从学生自身层面上 | 第59-61页 |
一、生理障碍的影响 | 第59-60页 |
二、心理障碍的影响 | 第60-61页 |
第五章 促进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 第61-72页 |
第一节 国家层面 | 第61-65页 |
一、健全残疾人高等教育的法制保障 | 第61-62页 |
二、完善残疾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 第62-63页 |
三、加大国家对残疾人高等教育的投入,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 | 第63-64页 |
四、建立完善的残疾大学生资助体系 | 第64-65页 |
五、大力发展残疾基础教育,搞好残疾人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 | 第65页 |
第二节 社会层面 | 第65-67页 |
一、更新社会观念,为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 第65-66页 |
二、加强社会支持的保障作用 | 第66-67页 |
第三节 高校层面 | 第67-70页 |
一、转变教育理念 | 第67-68页 |
二、完善残疾人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 | 第68-69页 |
三、大力建设高校的“无障碍”环境 | 第69页 |
四、加强残疾人高等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 第69-70页 |
第四节 学生自身层面 | 第70-72页 |
一、应积极进行康复和医疗训练 | 第70-71页 |
二、应消除心理障碍的影响 | 第71-72页 |
结语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附录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