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26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7-10页 |
1.1.1 “教育公平”成为世界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导向 | 第7-9页 |
1.1.2 “联合学校”是英国实现基础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 | 第9页 |
1.1.3 我国“集团化办学”的兴起与发展 | 第9-10页 |
1.2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0-14页 |
1.2.1 教育公平 | 第11页 |
1.2.2 “联合学校” | 第11-12页 |
1.2.3 “集团化办学” | 第12-14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4-18页 |
1.3.1 文献研究法 | 第14-16页 |
1.3.2 比较研究法 | 第16-17页 |
1.3.3 政策分析法 | 第17-18页 |
1.4 文献综述 | 第18-26页 |
1.4.1 “教育公平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1.4.2 “联合学校”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1.4.3 “集团化办学”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3-24页 |
1.4.4 已有研究状况分析 | 第24-26页 |
第二章 英国中小学“联合学校”的出台背景 | 第26-35页 |
2.1 英国基础教育面临的现实矛盾 | 第26-29页 |
2.1.1 区域间教育发展不均衡 | 第26-27页 |
2.1.2 学校教育两极化严重 | 第27-28页 |
2.1.3 群体间接受基础教育的差异 | 第28-29页 |
2.2 “第三条道路”:追求卓越与公平 | 第29-32页 |
2.2.1 “第三条道路”的教育理念 | 第29-30页 |
2.2.2 “第三条道路”的教育价值选择 | 第30-31页 |
2.2.3 “第三条道路”的学校改进策略 | 第31-32页 |
2.3 21 世纪:迈向有差异的公平 | 第32-35页 |
2.3.1 鼓励学校间的合作 | 第32-33页 |
2.3.2 将家长置于合作伙伴关系的中心地位 | 第33-34页 |
2.3.3 加强教师的专业发展 | 第34-35页 |
第三章 英国中小学“联合学校”运行机制 | 第35-45页 |
3.1 起点公平的战略目标 | 第35-38页 |
3.1.1 打造世界一流的基础教育 | 第36页 |
3.1.2 正视差距,改造薄弱学校 | 第36-37页 |
3.1.3 关注儿童特殊需求并拓展本地学校合作范围 | 第37-38页 |
3.2 过程公平的发展程序 | 第38-41页 |
3.2.1 “联合学校”的组织模式 | 第38-39页 |
3.2.2 “联合学校”的创建办法 | 第39-40页 |
3.2.3 “联合学校”的课程资源及公共关系管理 | 第40-41页 |
3.3 垂直公平的行政架构与保障措施 | 第41-45页 |
3.3.1 “联合学校”的分布式领导体系 | 第41-42页 |
3.3.2 “联合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 | 第42-43页 |
3.3.3 “联合学校”的监督与保障机制 | 第43-45页 |
第四章 英国中小学“联合学校”的成效与挑战 | 第45-52页 |
4.1 “联合学校”取得的成效 | 第45-48页 |
4.1.1 提高了学生的学业表现 | 第45-47页 |
4.1.2 资源共享加强了合作资本维度 | 第47页 |
4.1.3 灵活的财政制度降低了整体办学成本 | 第47-48页 |
4.2 “联合学校”面临的挑战 | 第48-52页 |
4.2.1 合作主体的“二元分割” | 第48-49页 |
4.2.2 资本逐利性与教育公益性的矛盾 | 第49-50页 |
4.2.3 “后传统社会”高位均衡的教育愿景 | 第50-52页 |
第五章 英国中小学“联合学校”对我国集团化办学的启示 | 第52-59页 |
5.1 宏观层面:国家加强对集团化办学的扶持 | 第52-54页 |
5.1.1 国家制定相关政策与法律保障 | 第52-53页 |
5.1.2 合理的利益分配与财政支持 | 第53-54页 |
5.2 中观层面:有效整合多方参与的平衡维度 | 第54-56页 |
5.2.1 加强与社会力量合作 | 第54-55页 |
5.2.2 建立密切的学校家庭网 | 第55-56页 |
5.3 微观层面: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 第56-59页 |
5.3.1 建立现代学校制度,革新人员体制 | 第56-57页 |
5.3.2 完善信息通讯技术网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8页 |
附件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