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情况研究--基于2009-2013年深交所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摘要 | 第4-6页 |
ABSTRCA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2.1 规范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2.2 统计分析法 | 第12-13页 |
1.2.3 对比分析法 | 第13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1.3.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1.3.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1.3.3 文献评述 | 第16页 |
1.4 研究内容和框架 | 第16-1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2 研究框架 | 第17-18页 |
2 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2.1 有效市场假说理论 | 第18-19页 |
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9-20页 |
2.3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0-22页 |
3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统计分析 | 第22-48页 |
3.1 统计样本的选取 | 第22-23页 |
3.2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 第23页 |
3.3 数据的统计分析 | 第23-48页 |
4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的主要成因 | 第48-56页 |
4.1 信息披露违规处罚力度不够 | 第48-50页 |
4.2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意识不强 | 第50-51页 |
4.3 信息披露义务人未能遵守规定 | 第51-52页 |
4.4 董事会秘书未能履行其职责 | 第52-53页 |
4.5 社会独立第三方监督力量薄弱 | 第53-56页 |
5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的防范与对策 | 第56-60页 |
5.1 细化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惩处力度 | 第56-57页 |
5.2 完善自身监管体系,提高社会责任意识 | 第57页 |
5.3 提高相关信息披露义务人职业素质 | 第57-58页 |
5.4 董事会秘书不可兼任,强化履职意识 | 第58页 |
5.5 健全独立第三方监管模式,杜绝共犯行为 | 第58-60页 |
6 结论与局限性 | 第60-62页 |
6.1 研究的结论 | 第60-61页 |
6.2 研究的局限性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附录 | 第64-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