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5页 |
| 一、选题缘由 | 第14-17页 |
| (一)一个生活中的小问题引发的思考 | 第14-15页 |
| (二)幼儿园实施科学启蒙教育的现实需要 | 第15-16页 |
| (三)目前国内研究的较少 | 第16-17页 |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17页 |
| (一)理论意义 | 第17页 |
| (二)实践意义 | 第17页 |
| 三、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 (一)生物学知识 | 第17-18页 |
| (二)历时性认知 | 第18-19页 |
| (三)生命历时性认知 | 第19页 |
| 四、文献综述 | 第19-35页 |
| (一)关于儿童的生物学知识的相关研究 | 第19-28页 |
| (二)关于历时性认知的相关研究 | 第28-31页 |
| (三)关于生命历时性认知的相关研究 | 第31-34页 |
| (四)对已有研究的简评 | 第34-35页 |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第35-47页 |
| 一、研究目的 | 第35页 |
| 二、研究问题 | 第35页 |
| 三、研究对象 | 第35-38页 |
| 四、研究方法 | 第38-41页 |
| (一)生命历时性认知问卷 | 第39-40页 |
| (二)儿童生物学知识问卷 | 第40-41页 |
| 五、研究过程 | 第41-42页 |
| (一)预测查 | 第41-42页 |
| (二)正式测查 | 第42页 |
| 六、数据的统计处理 | 第42-43页 |
| 七、信度和效度 | 第43-47页 |
| (一)儿童生物学知识问卷的内部一致性检验 | 第43页 |
| (二)儿童生物学知识问卷的效度检验 | 第43-44页 |
| (三)生命历时性认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检验 | 第44-45页 |
| (四)生命历时性认知问卷的效度检验 | 第45-47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47-85页 |
| 一、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儿童生物学知识的差异性分析 | 第47-64页 |
| (一)不同性别儿童生物学知识总分及各维度的差异性分析 | 第47-48页 |
| (二)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儿童生物学知识总分及各维度的差异性分析 | 第48-57页 |
| (三)不同地区、不同年龄儿童在生命过程、衰老、繁殖、疾病和死亡概念上的差异性分析 | 第57-64页 |
| 二、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儿童生命历时性认知的差异性分析 | 第64-72页 |
| (一)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儿童在生命历时性认知总分及人、动物、植物生长和死亡维度上的差异性分析 | 第64-66页 |
| (二)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儿童在生命历时性认知的过去、未来、序列性、不可逆性、节律、跨度和同一性七维度上的差异性分析 | 第66-72页 |
| 三、3-6 岁儿童的生物学知识与生命历时性认知的关系 | 第72-74页 |
| 四、3-6 岁儿童的生物学知识对其生命历时性认知的影响分析 | 第74-85页 |
| 第四章 讨论 | 第85-96页 |
| 一、儿童的生物学知识 | 第85-92页 |
| (一)儿童的生物学知识的城乡差异 | 第85-91页 |
| (二)儿童生物学知识的年龄差异 | 第91-92页 |
| 二、儿童的生命历时性认知 | 第92-95页 |
| (一)儿童生命历时性认知的城乡差异 | 第92-93页 |
| (二)儿童生命历时性认知的年龄差异 | 第93-95页 |
| 三、儿童生物学知识与生命历时性认知的关系 | 第95-96页 |
| 第五章 结论、教育建议与研究的不足 | 第96-101页 |
| 一、研究结论 | 第96页 |
| 二、教育建议 | 第96-100页 |
| (一)根据儿童自身的已有经验合理安排幼儿园科学生物课程 | 第96-97页 |
| (二)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向儿童提供丰富生物知识的积极作用 | 第97-98页 |
| (三)为儿童创造亲近自然、获得动植物直接经验的条件 | 第98页 |
| (四)提高父母的生物科学素养为与儿童谈话打下基础 | 第98-99页 |
| (五)利用儿童的生物学经验提升儿童的生命历时性认知,更好地开展儿童生命教育活动 | 第99-100页 |
| 三、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100-10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1-104页 |
| 附录 | 第104-106页 |
| 后记 | 第106-10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8-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