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第三节 研究述评 | 第10-15页 |
一、国内分级诊疗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二、国外分级诊疗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第四节 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一、中小城市 | 第15页 |
二、分级诊疗 | 第15-16页 |
三、基层首诊 | 第16页 |
四、双向转诊 | 第16页 |
第五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6-18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6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分级诊疗研究理论视角 | 第18-27页 |
第一节 分级诊疗出发点 | 第18-20页 |
一、健康管理与诊疗模式转变 | 第18页 |
二、公共产品与政府必要干预 | 第18-19页 |
三、公平与效率的有效平衡 | 第19-20页 |
第二节 利益相关者分析 | 第20-22页 |
一、利益相关者分析在卫生领域的运用 | 第20页 |
二、分级诊疗中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 第20-22页 |
第三节 分级诊疗模式 | 第22-27页 |
一、国家卫生保健体系下的分级诊疗 | 第23-24页 |
二、社会健康保险体系下的分级诊疗 | 第24页 |
三、自由市场体系下的分级诊疗模式 | 第24-27页 |
第三章 太仓分级诊疗发展历程与现状 | 第27-35页 |
第一节 计划经济时代医保制度主导下的分级诊疗 | 第27-29页 |
第二节 分级诊疗的衰退 | 第29-31页 |
一、医疗保障覆盖下降与政府投入减少 | 第29-30页 |
二、健康需要与预期的提升 | 第30页 |
三、交通的便捷、就医政策的宽松使得到大医院就诊更为方便 | 第30页 |
四、媒体的发展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加 | 第30-31页 |
第三节 分级诊疗的重构 | 第31-35页 |
第四章 影响分级诊疗的利益相关者实证分析 | 第35-55页 |
第一节 研究设计 | 第35-36页 |
一、调查方法 | 第35页 |
二、调查内容 | 第35页 |
三、分析方法 | 第35-36页 |
第二节 民众的态度和行为分析 | 第36-44页 |
一、基本情况 | 第36-37页 |
二、民众对分级诊疗的知晓率与立场 | 第37-38页 |
三、民众就诊行为与诊疗满意度分析 | 第38-40页 |
四、就诊民众就医选择与分级诊疗相关性指标筛选 | 第40-43页 |
五、就诊民众分级诊疗态度相关因素分析 | 第43-44页 |
第三节 医务人员的态度和行为分析 | 第44-55页 |
一、基本情况 | 第45-46页 |
二、医务人员日常诊疗情况分析 | 第46-49页 |
三、对工作满意情况分析 | 第49-50页 |
四、基层医务人员与市级医务人员分级诊疗相关指标筛选 | 第50-53页 |
五、医务人员分级诊疗相关因素探索 | 第53-55页 |
第五章 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的对策 | 第55-60页 |
第一节 渐进式改革路径 | 第55-56页 |
第二节 因地制宜的诊疗制度 | 第56-57页 |
一、政府保障的“强制性首诊” | 第56页 |
二、资源整合型的“非强制性首诊”医疗集团 | 第56-57页 |
第三节 完善动力机制和保障机制 | 第57-59页 |
一、加强基层卫生力量 | 第57页 |
二、制定分级诊疗服务指南 | 第57-58页 |
三、改善筹资与付费制度 | 第58页 |
四、提升医务人员报酬与自由度 | 第58页 |
五、改革医学生培养模式 | 第58-59页 |
六、合理引导患者 | 第59页 |
七、运用新技术 | 第59页 |
八、完善药品供应制度 | 第59页 |
第四节 不足之处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附表一 基层医疗单位(乡镇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民众调查问卷 | 第63-66页 |
附表二 基层医疗单位(乡镇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调查问卷 | 第66-69页 |
附表三 市级医院(二级医院)就诊民众调查问卷 | 第69-72页 |
附表四 市级医院(二级医院)医护人员调查问卷 | 第72-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