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高比能锂二次电池金属锂负极的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28页
    1.1 引言第8-11页
    1.2 国内外金属负极的研究现状第11-26页
        1.2.1 金属锂电池的优点第11页
        1.2.2 金属锂二次电池研究概况第11-12页
        1.2.3 金属锂负极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2-15页
        1.2.4 金属锂电极界面膜(SEI 膜)第15-17页
        1.2.5 金属锂负极改性第17-26页
    1.3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第26-28页
第二章 实验仪器和表征方法第28-33页
    2.1 实验主要试剂和仪器第28-30页
        2.1.1 实验主要试剂第28-29页
        2.1.2 实验仪器第29-30页
    2.2 物理性能测试和表征第30-31页
        2.2.1 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第30页
        2.2.2 X 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 XRD)第30页
        2.2.3 能量色散 X 射线光谱仪(Energy Dispersive -Ray Spectroscopy,EDX)第30-31页
    2.3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31-33页
        2.3.1 充放电测试(DC)第31页
        2.3.2 循环伏安测试(Cyclic Voltammetry, CV)第31-32页
        2.3.3 电化学阻抗谱测试(AC impedance)第32-33页
第三章 有机溶剂对锂负极的影响第33-55页
    3.1 引言第33页
    3.2 实验部分第33-35页
        3.2.1 工作电极的制备第33-34页
        3.2.2 三电极的制作第34页
        3.2.3 电池正极的制作第34-35页
        3.2.4 电池的制作第35页
        3.2.5 实验条件第35页
        3.2.6 样品表征第35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5-54页
        3.3.1 锂在电解液中的沉积曲线第35-36页
        3.3.2 锂在电解液中的沉积形貌分析第36-49页
        3.3.3 沉积元素的 EDX 分析第49-50页
        3.3.4 不同溶剂循环性能的分析第50-52页
        3.3.5 不同溶剂平均库伦效率的分析第52-53页
        3.3.6 不同溶剂阻抗分析第53-54页
    3.4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四章 锂盐对锂电极的影响第55-66页
    4.1 引言第55页
    4.2 实验部分第55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5-65页
        4.3.1 锂在锂盐中的沉积曲线第55-56页
        4.3.2 锂在不同锂盐中的沉积形貌第56-62页
        4.3.3 沉积元素的 EDX 分析第62-63页
        4.3.4 不同锂盐循环性能的分析第63页
        4.3.5 不同锂盐平均库伦效率的分析第63-64页
        4.3.6 不同锂盐阻抗分析第64-65页
    4.4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五章 自修复静电壳层(SHES)理论的研究第66-78页
    5.1 引言第66页
    5.2 实验部分第66-67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67-76页
        5.3.1 溶剂 PC 中添加剂的研究第67-72页
        5.3.2 溶剂 EC 中添加剂的研究第72-74页
        5.3.3 SHES 理论水体系的研究第74-76页
    5.4 本章小结第76-78页
第六章 结论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5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85-86页
致谢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小城市分级诊疗制度实证研究--以太仓为例
下一篇:新三板企业挂牌绩效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