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3-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4 研究技术路线与创新点 | 第14-17页 |
1.4.1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1.4.2 创新点 | 第16-17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7-28页 |
2.1 众创空间相关概念的研究综述 | 第17-21页 |
2.1.1 众创空间的内涵 | 第17-18页 |
2.1.2 众创空间与传统孵化器的区别 | 第18-19页 |
2.1.3 众创空间的发展模式 | 第19-21页 |
2.2 创业资源与创业服务的研究综述 | 第21-23页 |
2.2.1 创业资源的内涵与类型 | 第21-22页 |
2.2.2 创业服务的概念与构成 | 第22-23页 |
2.3 众创空间服务能力评价的研究综述 | 第23-26页 |
2.3.1 众创空间服务能力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 第23-24页 |
2.3.2 众创空间服务能力评价研究综述 | 第24-26页 |
2.4 CMM模型在能力评估中应用的研究综述 | 第26-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3 CMM模型的引入与众创空间服务能力要素分析 | 第28-35页 |
3.1 CMM模型的引入 | 第28-30页 |
3.1.1 CMM模型 | 第28-29页 |
3.1.2 引入CMM模型的现实意义 | 第29-30页 |
3.1.3 引入CMM模型的可行性分析 | 第30页 |
3.2 众创空间服务能力要素分析 | 第30-34页 |
3.2.1 众创空间服务能力要素构成 | 第30-32页 |
3.2.2 众创空间服务能力要素实证分析 | 第32-34页 |
3.2.3 研究结果对众创空间服务能力成熟度评价模型构建的作用 | 第3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4 众创空间服务能力成熟度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35-47页 |
4.1 众创空间服务能力成熟度评价模型的架构分析 | 第35-40页 |
4.1.1 众创空间服务能力成熟度评价模型的设计原理 | 第35-36页 |
4.1.2 众创空间服务能力成熟度评价模型的总体结构 | 第36-38页 |
4.1.3 众创空间服务能力关键过程域及关键实践的确定 | 第38-40页 |
4.2 众创空间服务能力成熟度评价模型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40-43页 |
4.2.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40页 |
4.2.2 指标体系构建的工作过程 | 第40页 |
4.2.3 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40-43页 |
4.3 众创空间服务能力成熟度评价模型的形成 | 第43-45页 |
4.3.1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3-44页 |
4.3.2 服务能力成熟度的计算方法 | 第44-45页 |
4.4 提升众创空间服务能力的分析路径 | 第45-4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5 众创空间服务能力成熟度评价模型的应用——以厦门市众创空间为例 | 第47-56页 |
5.1 样本获取 | 第47页 |
5.2 众创空间服务能力成熟度评价 | 第47-50页 |
5.2.1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7-48页 |
5.2.2 关联度的计算 | 第48-50页 |
5.3 结果分析 | 第50-54页 |
5.3.1 整体分析 | 第50-51页 |
5.3.2 比较分析 | 第51-54页 |
5.4 提升厦门市众创空间服务能力的建议 | 第54-5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6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附录A 众创空间服务能力要素重要性调查问卷 | 第61-62页 |
附录B 厦门市众创空间服务能力评价调查问卷 | 第62-64页 |
附录C 厦门市97家众创空间相关变量关联度得分 | 第64-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