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汉语语文论文

平仄、押韵知识在初中近体诗教学中运用现状调查及策略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s第6-7页
引言第10-18页
    一、选题的缘由和意义第10-11页
    二、国内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第11-14页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4-15页
    四、研究的内容和创新点第15-16页
    五、相关概念界定第16-18页
第一章 平仄、押韵知识在初中近体诗教学的运用的必要性第18-24页
    第一节 新课标的要求第18-21页
        一、提高学生平仄、押韵的认知能力第18-19页
        二、提升学生对近体诗韵律美的感受第19-20页
        三、强调平仄、押韵知识的积累、感悟和运用第20-21页
    第二节 近体诗讲究平仄、押韵的内在特点的要求第21-22页
    第三节 教材中近体诗所占比例的要求第22-23页
    第四节 初中近体诗教学的承上启下作用第23-24页
第二章 平仄、押韵知识在初中近体诗教学中运用现状及成因分析第24-38页
    第一节 平仄、押韵知识在初中近体诗教学中运用现状调查第24-29页
        一、教师问卷调查第24-27页
        二、学生问卷调查第27-28页
        三、教师访谈第28-29页
    第二节 问卷调查、访谈结果及分析第29-32页
        一、近体诗教与学的功利性较强第29-30页
        二、近体诗教学过程模式化第30页
        三、教师对平仄、押韵知识了解不深入第30-31页
        四、教师在近体诗教学中运用平仄、押韵知识的意识淡薄第31页
        五、学生对平仄、押韵知识缺乏了解第31页
        六、学生运用平仄、押韵知识的主观能动性较弱第31-32页
    第三节 平仄、押韵知识在初中近体诗教学运用现状的成因分析第32-38页
        一、学业、环境的影响第32-33页
            (一)学业、中考体制的影响第32-33页
            (二)环境的影响第33页
        二、教师缺乏创新意识第33-34页
        三、教师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第34-35页
            (一)专业知识素养不全面第34-35页
            (二)专业技能素养有待提高第35页
        四、教师认为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有限第35-36页
        五、学生积累不够,教师引导不足第36页
            (一)学生对平仄、押韵知识的积累不够第36页
            (二)教师对学生学习平仄、押韵知识的引导不足第36页
        六、学生兴趣不浓厚,教师忽略对学生兴趣的培养第36-38页
            (一)学生学习平仄、押韵知识的兴趣不浓厚第36-37页
            (二)教师忽略对学生学习平仄、押韵知识的兴趣培养第37-38页
第三章 平仄、押韵知识在初中近体诗教学中运用的改进策略第38-46页
    第一节 营造良好的近体诗教学环境第38页
    第二节 转变近体诗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模式第38-39页
    第三节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加强对平仄、押韵知识的掌握第39-40页
        一、重视教师专业知能发展第39-40页
            (一)加强诗词专业知识素养第39页
            (二)加强专业技能素养,简化平仄、押韵知识第39-40页
        二、加强对平仄、押韵知识的掌握第40页
    第四节 强化平仄、押韵知识在近体诗教学中的运用第40-43页
        一、结合平仄、押韵知识,指导朗读第40-41页
        二、结合平仄、押韵知识,讲解字词第41-42页
        三、运用平仄、押韵知识,把握情感第42-43页
    第五节 学生注重积累,教师加强引导第43-44页
        一、学生重视对平仄、押韵知识的积累第43页
        二、教师加强学生对学习平仄、押韵知识的引导第43-44页
    第六节 提高兴趣,增强平仄、押韵意识第44-46页
        一、培养学生学习平仄、押韵知识的兴趣第44-45页
        二、增强学生学习、运用平仄、押韵知识的意识第45-46页
结语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0页
附录1第50-52页
附录2第52-53页
附录3第53-54页
附录4第54-57页
致谢第57-58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58-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比较法在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K地区X高级中学为例
下一篇:初中小说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研究--基于批判性思维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