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1-17页 |
1.3.1 HRBP的内涵与发展 | 第11-14页 |
1.3.2 胜任力内涵及概念 | 第14-15页 |
1.3.3 胜任力概念模型 | 第15-17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第2章 研究综述及方法论 | 第20-28页 |
2.1 HRBP胜任力研究现状 | 第20-24页 |
2.1.1 国外对于HRBP胜任力的研究成果 | 第20-22页 |
2.1.2 国内对于HRBP胜任力的研究成果 | 第22-24页 |
2.2 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方法 | 第24-26页 |
2.2.1 工作分析法 | 第24页 |
2.2.2 文献研究法 | 第24-25页 |
2.2.3 行为事件访谈法 | 第25页 |
2.2.4 问卷调查法 | 第25页 |
2.2.5 胜任力模型构建方法对比 | 第25-26页 |
2.3 胜任力模型的检验方法 | 第26页 |
2.4 胜任力模型的评价方法-层次分析法 | 第26-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互联网企业软件研发部HRBP胜任力指标提取 | 第28-39页 |
3.1 文献研究 | 第28-29页 |
3.2 软件研发部HRBP工作分析 | 第29-31页 |
3.2.1 工作职责和内容 | 第30页 |
3.2.2 软件研发部HRBP的胜任力要求 | 第30-31页 |
3.3 行为事件访谈研究 | 第31-36页 |
3.3.1 访谈样本 | 第31-32页 |
3.3.2 访谈提纲 | 第32页 |
3.3.3 访谈编码 | 第32-36页 |
3.4 调查问卷研究 | 第36-3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互联网企业软件研发部HRBP胜任力模型构建 | 第39-51页 |
4.1 探索性因子分析 | 第39-43页 |
4.1.1 Bartlett球型检验和KMO检验 | 第39页 |
4.1.2 胜任力特征主因子确定 | 第39-42页 |
4.1.3 胜任力模型提出 | 第42-43页 |
4.2 模型检验 | 第43-46页 |
4.2.1 信度分析 | 第43-45页 |
4.2.2 效度分析 | 第45页 |
4.2.3 验证性因子分析 | 第45-46页 |
4.3 确定指标权重 | 第46-50页 |
4.3.1 建立指标层级结构 | 第46-47页 |
4.3.2 构造判断矩阵 | 第47-48页 |
4.3.3 指标权重的计算 | 第48-5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3页 |
5.1 本研究的结论 | 第51-52页 |
5.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附录A:互联网企业软件研发部HRBP胜任力调查问卷 | 第55-57页 |
附录B:互联网企业软件研发部HRBP胜任力权重问卷 | 第57-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