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已有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页 |
1.3.1 学校社会工作 | 第13页 |
1.3.2 服务模式 | 第13页 |
1.4 理论依据 | 第13-14页 |
1.4.1 生态系统理论 | 第13-14页 |
1.4.2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 第14页 |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15页 |
1.5.1 研究目的 | 第14-15页 |
1.5.2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1.6 研究方法与框架 | 第15-17页 |
1.6.1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6.2 研究框架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学校社会工作服务模式概述 | 第17-22页 |
2.1 学校社会工作站组织框架及运行 | 第18-20页 |
2.1.1 学校社会工作站组织架构 | 第18-19页 |
2.1.2 学校社会工作站运行 | 第19-20页 |
2.2 学校社会工作与学校各部门、各组织、各团体的关系 | 第20-21页 |
2.2.1 与学校德育处的关系 | 第20页 |
2.2.2 与学校心理工作的关系 | 第20页 |
2.2.3 与教师和管理者的关系 | 第20-21页 |
2.2.4 与学生会、学生社团的关系 | 第21页 |
2.3 学校社会工作的督导制度 | 第21-22页 |
2.3.1 团体督导 | 第21-22页 |
2.3.2 个别督导 | 第22页 |
2.3.3 行政性督导 | 第22页 |
第三章 学校社会工作服务内容概述 | 第22-40页 |
3.1 学校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 | 第22-23页 |
3.1.1 学校社会工作原则与理念 | 第22-23页 |
3.1.2 学校社会工作方法 | 第23页 |
3.2 学校社会工作服务内容及评估 | 第23-39页 |
3.2.1 针对学生群体开展的服务 | 第24-36页 |
3.2.2 针对教师群体开展的服务 | 第36-38页 |
3.2.3 针对家长群体开展的服务 | 第38页 |
3.2.4 社区层面开展的服务 | 第38-39页 |
3.3 学校社会工作功能 | 第39-40页 |
3.3.1 协助处于不利地位的学生,帮助其实现教育均等化 | 第39页 |
3.3.2 建立学校、家庭、社区联动机制,形成教育合力 | 第39页 |
3.3.3 促进学生形成健康和完善的人格,完成社会化任务 | 第39-40页 |
第四章 学校社会工作服务模式特点及其适用性 | 第40-46页 |
4.1 学校社会工作服务模式的特点 | 第40-42页 |
4.1.1 契合学校体制内工作且保持独立性、专业性 | 第40页 |
4.1.2 服务内容由多元走向聚焦 | 第40页 |
4.1.3 服务辐射全校师生及周围社区 | 第40-41页 |
4.1.4 整合多种方法协作开展服务 | 第41-42页 |
4.1.5 搭建师生关系良性互动平台 | 第42页 |
4.2 学校社会工作服务模式的适用性及分析 | 第42-44页 |
4.2.1 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方式满足学校工作的要求 | 第42-43页 |
4.2.2 以发展需求为基础的服务设置符合服务对象的需求 | 第43-44页 |
4.3 基于实践的反思:服务模式化的困境与展望 | 第44-46页 |
4.3.1 困境 | 第44-45页 |
4.3.2 展望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7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47-48页 |
附录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