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论文--交通系统论文

基于多生理信号的驾驶警觉度识别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9页
    1.1 选题背景第9-10页
    1.2 课题研究意义第10-11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5页
        1.3.1 驾驶警觉度研究进展第11-13页
        1.3.2 基于生理信号驾驶警觉度研究现状第13-15页
    1.4 多信号融合的研究现状第15-16页
    1.5 多生理信号融合识别的优势第16-17页
    1.6 论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7-19页
        1.6.1 论文内容第17-18页
        1.6.2 技术路线第18-19页
第二章 驾驶警觉度识别研究实验设计第19-24页
    2.1 试验平台第19页
    2.2 实验目的第19页
    2.3 被试人员第19-20页
        2.3.1 人员属性第19-20页
        2.3.2 疲劳控制第20页
        2.3.3 试前控制第20页
        2.3.4 实验时间第20页
    2.4 实验设备第20-21页
    2.5 试验场景第21页
    2.6 实验任务第21-22页
    2.7 实验流程第22-23页
        2.7.1 实验前准备第22页
        2.7.2 正式实验第22-23页
    2.8 数据采集第23-24页
第三章 驾驶警觉度等级划分第24-32页
    3.1 驾驶警觉度变化显著性验证第24-29页
        3.1.1 被试驾驶行为数据分析第24-27页
        3.1.2 被试对刺激信号反应数据分析第27-29页
    3.2 驾驶警觉度等级划分第29-32页
        3.2.1 反应错误指标的确定第29-30页
            3.2.1.1 反应错误指标识别阈值计算第29-30页
        3.2.2 驾驶警觉度等级确定第30-32页
第四章 心电特征指标提取第32-40页
    4.1 心电指标简介第32-33页
    4.2 心率变异性(HRV)时域分析方法第33-34页
    4.3 心率变异性(HRV)频率分析方法第34-35页
    4.4 心电指标选取第35-40页
        4.4.1 心电指标前后两阶段显著性变化检验第35-38页
        4.4.2 心电指标与反应错误指标相关性分析第38-40页
第五章 脑电指标提取第40-45页
    5.1 脑电提取方法简介第40页
    5.2 脑电指标提取第40-45页
        5.2.1 基于小波变换的特征提取第40-43页
        5.2.2 脑电指标降维处理第43-45页
第六章 数据融合与神经网络模型建立第45-54页
    6.1 多源信息融合第45-47页
    6.2 T-S模糊神经网络融合模型原理第47-49页
    6.3 驾驶警觉度模型识别第49-54页
结论第54-56页
    1 论文总结第54页
    2 论文不足及展望第54-56页
致谢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粘聚区模型的混凝土路面损伤开裂分析
下一篇:钢桁梁公铁两用桥公路钢横梁受力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