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5页 |
1.1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1.2 研究现状述评 | 第10-12页 |
1.3 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 第12-14页 |
1.3.1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2页 |
1.3.2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12-13页 |
1.3.3 文化视角的界定 | 第13-14页 |
1.4 本文的篇章结构 | 第14-15页 |
第2章 对联——中国独特的文化形式 | 第15-24页 |
2.1 对联的起源、历史及其在国外的影响 | 第15-16页 |
2.2 对联的独特性 | 第16-21页 |
2.2.1 对联的语言特点 | 第17-19页 |
2.2.2 对联的形式特点 | 第19-20页 |
2.2.3 对联的文化意义及其在文学中的地位 | 第20-21页 |
2.3 对联文体中文化信息的分类及对联英译的重要性 | 第21-24页 |
2.3.1 对联文体的文化特征 | 第21-22页 |
2.3.2 对联的文化信息及其分类 | 第22-23页 |
2.3.3 对联英译的重要性 | 第23-24页 |
第3章 对联英译在词汇层面的文化传达 | 第24-33页 |
3.1 对联英译中词的选择 | 第24-27页 |
3.1.1 词性的对应问题 | 第24-25页 |
3.1.2 词汇意义的理解 | 第25-27页 |
3.2 对联翻译时文化空白词的处理 | 第27-33页 |
3.2.1 文化移植 | 第27-29页 |
3.2.2 文化借入 | 第29-31页 |
3.2.3 文化替代 | 第31-33页 |
第4章 对联英译在语法层面的文化传达 | 第33-44页 |
4.1 对联句子结构的英译 | 第33-37页 |
4.1.1 句子成分缺省 | 第33-35页 |
4.1.2 语序倒置 | 第35-37页 |
4.2 对联句法结构的英译 | 第37-40页 |
4.2.1 词类活用 | 第37-38页 |
4.2.2 使动用法 | 第38-39页 |
4.2.3 意动用法 | 第39-40页 |
4.3 对联逻辑关系的英译 | 第40-44页 |
第5章 对联英译在修辞层面的文化传达 | 第44-56页 |
5.1 对联修辞的译法 | 第46-52页 |
5.1.1 对联英译中修辞的保留 | 第46-48页 |
5.1.2 对联英译中修辞的变通 | 第48-50页 |
5.1.3 对联英译中修辞的舍弃 | 第50-52页 |
5.2 对联格律的译法 | 第52-56页 |
第6章 结语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