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常用外国语论文--英语论文--语文教学论文

隐性课程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程设计研究--A Hidden Curriculum Perspective

Acknowledgements第1-10页
中文摘要第10-13页
Abstract第13-17页
图表目录第17-1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9-29页
   ·研究背景第19-24页
     ·研究缘起第19-20页
     ·我国外语课程设计研究的滞后与缺失第20-23页
     ·外语课程的构成范式转变第23-24页
   ·研究目的、意义及方法第24-26页
     ·研究目的和内容第24-25页
     ·研究意义第25-26页
       ·理论意义第25页
       ·现实意义第25-26页
     ·研究方法第26页
   ·论文框架第26-29页
第二章 课程及隐性课程的相关研究第29-50页
   ·导言第29页
   ·课程及其类型第29-31页
   ·隐性课程第31-39页
     ·隐性课程概念的提出第31-32页
     ·隐性课程理论和实践研究第32-37页
       ·国外隐性课程的理论阐述第32-34页
       ·国外隐性课程的实践研究第34页
       ·国内隐性课程研究第34-37页
     ·隐性课程的特征与功能第37-38页
     ·隐性课程的作用机理第38-39页
   ·课程、隐性课程的再定义第39-43页
     ·课程的再定义第39-41页
     ·隐性课程的再界定第41-43页
   ·外语隐性课程第43-49页
     ·外语教学中的隐性课程第43-47页
     ·外语隐性课程的重要地位第47-49页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三章 学校层面的隐性课程第50-79页
   ·导言第50-51页
   ·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第51-54页
     ·改革背景第51-53页
     ·改革内容第53-54页
   ·研究设计第54-77页
     ·研究问题第54页
     ·研究变量第54-55页
     ·研究对象第55-56页
     ·研究方法和手段第56-57页
     ·结果与发现第57-72页
       ·教学要求第57-59页
       ·课程设置第59-62页
       ·教学模式第62-68页
       ·教学评估第68-71页
       ·教学管理第71-72页
     ·学校隐性课程的原因分析第72-76页
       ·管理层的观念第72-74页
       ·对《课程要求》理解的偏差第74页
       ·考试的反拨作用第74-75页
       ·《课程要求》的刚性第75-76页
     ·学校隐性课程与国家显性课程的关系第76-77页
   ·本章小结第77-79页
第四章 教师层面的隐性课程第79-96页
   ·导言第79页
   ·研究设计第79-94页
     ·研究问题第79-80页
     ·研究变量第80页
     ·研究对象第80-81页
     ·研究方法和手段第81-82页
     ·研究结果与发现第82-87页
       ·教学内容第83-85页
       ·教学媒体第85-86页
       ·师生角色和作用第86-87页
     ·教师隐性课程的原因分析第87-93页
       ·课程改革中的“边缘人”第87-90页
       ·教师信念与认知第90-92页
       ·认知情景和认知对象第92-93页
     ·教师隐性课程与学校显性课程的关系第93-94页
   ·本章小结第94-96页
第五章 学生层面的隐性课程第96-108页
   ·导言第96页
   ·研究设计第96-106页
     ·研究问题第96-97页
     ·研究变量第97页
     ·研究对象第97-98页
     ·研究方法和手段第98页
     ·研究结果与发现第98-102页
       ·学习动机和目的第98-100页
       ·学习内容第100-101页
       ·学习过程和方式第101-102页
     ·学生隐性课程的原因分析第102-106页
       ·测试的反拨效应第102-104页
       ·课程设置的合理性第104-105页
       ·外语教学软件本身第105-106页
     ·学生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关系第106页
   ·本章小结第106-108页
第六章 外语隐性课程与外语课程设计第108-133页
   ·导言第108页
   ·课程设计理论与模式第108-112页
     ·目标模式第108-110页
     ·过程模式第110页
     ·情景模式第110-112页
   ·外语课程设计的演变与发展第112-120页
     ·传统外语课程设计第112-113页
     ·整体化外语课程设计第113-114页
     ·动态化外语课程设计第114-115页
     ·生态化外语课程设计第115-120页
       ·生态学、教育生态学及其重要概念第115-117页
       ·外语课程中的生态系统与生态位第117-119页
       ·生态化外语课程设计的提出第119-120页
   ·隐性课程在外语课程设计中的体现第120-131页
     ·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课程设计第120-126页
       ·大学英语教学的两种依托内容之争第120-124页
       ·两种依托内容之争的几点思考第124-126页
     ·课程设计中教师角色作用的突出第126-130页
       ·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国外研究第127-128页
       ·国内课程改革中的教师参与第128-129页
       ·课程设计中教师作用的实现条件第129-130页
     ·外语课程设计的情景化—校本课程第130-131页
   ·本章小结第131-133页
第七章 结论第133-140页
   ·导言第133页
   ·本研究内容回顾第133-136页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第136-138页
   ·本研究的展望第138-140页
参考文献第140-150页
附录一 A 校《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第150-154页
附录二 B 学校多维立体化《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计划第154-164页
附录三 C 学校《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第164-171页
附录四 某校关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的报道第171-172页
附录五 教师调查问卷第172-174页
附录六 学生调查问卷第174-176页

论文共1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语言类型学视野下的日汉语序对比研究
下一篇:《红楼梦》亲属称谓语的英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