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8-11页 |
1.2 研究的现状 | 第11-12页 |
1.3 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1.4 研究的方法 | 第13-14页 |
1.4.1 文献研究法 | 第14页 |
1.4.2 调查法 | 第14页 |
1.4.3 统计法 | 第14页 |
1.4.4 对比分析法 | 第14页 |
1.4.5 经验总结法 | 第14页 |
1.5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4-17页 |
1.5.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14-15页 |
1.5.2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 第15页 |
1.5.3 学习动机理论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影响攀枝花市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原因分析 | 第17-33页 |
2.1 初高中物理课标、大纲和内容存在巨大差异 | 第17-21页 |
2.1.1 初高中物理课标以及对能力考查的要求存在巨大差异 | 第17-19页 |
2.1.2 初中物理与高一物理的教学内容存在巨大差别 | 第19-21页 |
2.2 学生素质的差异 | 第21-27页 |
2.2.1 初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不同 | 第21-22页 |
2.2.2 学生的成长学习环境、学习动机和兴趣不同 | 第22-25页 |
2.2.3 学生的学习方法、习惯、态度和意志不同 | 第25-26页 |
2.2.4 学生对知识的同化、顺应、迁移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不同 | 第26-27页 |
2.3 教师素质的差异 | 第27-31页 |
2.3.1 初高中物理教师对彼此的教学内容缺少交流和了解 | 第27-29页 |
2.3.2 教师缺少对学生的了解,忽略了他们的需求 | 第29页 |
2.3.3 初高中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有所不同 | 第29-30页 |
2.3.4 教师流失严重,乡镇中学教师专业素质不理想 | 第30-31页 |
2.4 学校办学硬件和校风建设有待加强 | 第31-33页 |
第三章 对做好攀枝花市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策略的研究 | 第33-48页 |
3.1 改善教学环境,提升办学水平 | 第33-34页 |
3.1.1 加大投入,配齐学校的办学硬件 | 第33页 |
3.1.2 加强校风建设,为教学提供良好的氛围 | 第33-34页 |
3.1.3 加强学生心理教育,丰富课余活动 | 第34页 |
3.1.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学校“软实力” | 第34页 |
3.2 从教学源头找方法,提升衔接教学质量 | 第34-44页 |
3.2.1 培养和维持学生的物理学习动机 | 第34-36页 |
3.2.2 培养和维持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 第36-39页 |
3.2.3 指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促进物理衔接教学 | 第39-41页 |
3.2.4 培养锻炼学生的学习和解题能力 | 第41-42页 |
3.2.5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减少教学衔接中的“人为因素” | 第42-44页 |
3.3 利用学生的互帮互助为衔接教学做好辅助工作 | 第44-45页 |
3.3.1 合理分组,优化组合,共同进步 | 第44-45页 |
3.3.2 用好小老师,发挥大作用 | 第45页 |
3.3.3 融入评比竞争机制,调动学习积极性 | 第45页 |
3.4 加强家校联系,做好合作教育工作 | 第45-46页 |
3.5 教学案例展示 | 第46-48页 |
第四章 策略实施后的效果与分析 | 第48-54页 |
结束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6页 |
附录一 | 第56-61页 |
附录二 | 第61-65页 |
附录三 | 第65-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