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集团化肥业务竞争战略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3 竞争战略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页 |
1.4 本文分析工具 | 第10-15页 |
1.4.1 迈克波特竞争战略理论 | 第10-15页 |
1.4.2 SWOT分析方法 | 第15页 |
1.5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6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第二章 E集团化肥业务外部环境分析 | 第17-25页 |
2.1 化肥业务宏观环境分析 | 第17-20页 |
2.1.1 政治环境分析 | 第17-18页 |
2.1.2 经济环境分析 | 第18-19页 |
2.1.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 第19页 |
2.1.4 技术环境分析 | 第19-20页 |
2.2 化肥业务竞争环境分析 | 第20-25页 |
2.2.1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 第20-21页 |
2.2.2 化肥行业企业间竞争 | 第21-23页 |
2.2.3 下游用户讨价还价能力 | 第23页 |
2.2.4 上游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 | 第23-24页 |
2.2.5 替代品的威胁 | 第24-25页 |
第三章 E集团化肥业务内部资源分析 | 第25-31页 |
3.1 E集团化肥业务介绍 | 第25页 |
3.2 E集团化肥业务优势分析 | 第25-27页 |
3.2.1 资源综合利用率较高 | 第25-26页 |
3.2.2 具备一定的品牌优势 | 第26页 |
3.2.3 管理与文化良性循环 | 第26页 |
3.2.4 集团有稳定的产业链 | 第26-27页 |
3.2.5 具备较强的融资能力 | 第27页 |
3.2.6 仓储和物流资源充足 | 第27页 |
3.2.7 研发能力行业内领先 | 第27页 |
3.3 E集团化肥业务劣势分析 | 第27-31页 |
3.3.1 市场导向把握能力薄弱 | 第27-28页 |
3.3.2 复混肥料产品研发不力 | 第28页 |
3.3.3 人员晋升激励机制落后 | 第28-29页 |
3.3.4 忽视营销渠道下沉渗透 | 第29页 |
3.3.5 缺乏先进农化服务理念 | 第29页 |
3.3.6 缺乏电子商务交易平台 | 第29-31页 |
第四章 E集团化肥业务竞争战略选择 | 第31-35页 |
4.1 化肥业务SWOT分析 | 第31-32页 |
4.1.1 SWOT矩阵分析 | 第31-32页 |
4.1.2 分析结论 | 第32页 |
4.2 E集团化肥业务发展战略规划 | 第32-33页 |
4.2.1 E集团化肥业务使命愿景 | 第32-33页 |
4.2.2 E集团化肥业务战略目标 | 第33页 |
4.3 E集团化肥业务竞争战略选择 | 第33-35页 |
第五章 E集团化肥业务竞争战略实施 | 第35-53页 |
5.1 打造循环经济 | 第35-36页 |
5.2 改进营销模式 | 第36-39页 |
5.2.1 加强品牌建设 | 第36-37页 |
5.2.2 建设电商平台 | 第37-39页 |
5.2.3 下沉营销渠道 | 第39页 |
5.2.4 拓展海外市场 | 第39页 |
5.3 提供农化服务 | 第39-44页 |
5.3.1 农业技术培训服务 | 第40-41页 |
5.3.2 测土配方施肥服务 | 第41-42页 |
5.3.3 农化服务主要对象 | 第42页 |
5.3.4 提升农化服务质量 | 第42-44页 |
5.4 准确把握市场风向 | 第44-45页 |
5.5 合理调整产品结构 | 第45-48页 |
5.5.1 开发缓控释肥新产品 | 第45-46页 |
5.5.2 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 | 第46页 |
5.5.3 发展有机无机复混肥 | 第46-48页 |
5.6 有效激发团队活力 | 第48-53页 |
5.6.1 建立制度化的激励机制 | 第48-49页 |
5.6.2 建立健全绩效考评体系 | 第49-50页 |
5.6.3 完善员工学习培训制度 | 第50页 |
5.6.4 打造强企育人企业文化 | 第50-51页 |
5.6.5 整合优化人员资源结构 | 第51页 |
5.6.6 加强集团对外合作交流 | 第51-53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3-55页 |
6.1 总结 | 第53页 |
6.2 展望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