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水果、蔬菜、坚果加工工业论文--果蔬加工与保藏论文

茶皂素的提取、成分鉴定及在草莓保鲜中的应用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24页
    1.1 引言第10页
    1.2 油茶粕主要成分第10-15页
        1.2.1 皂素第10-14页
            1.2.1.1 茶皂素研究进展第10-11页
            1.2.1.2 茶皂素的结构第11-13页
            1.2.1.3 茶皂素的性质第13-14页
        1.2.2 黄酮类第14-15页
        1.2.3 多糖、蛋白、粗纤维等第15页
    1.3 茶皂素提取方法第15-17页
        1.3.1 水提法第15-16页
        1.3.2 溶剂提取法第16页
        1.3.3 混合溶剂提取法第16页
        1.3.4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第16-17页
        1.3.5 微波辅助提取法第17页
        1.3.6 超临界提取法第17页
        1.3.7 酶提取法第17页
    1.4 茶皂素纯化方法第17-19页
        1.4.1 沉淀法第17-18页
        1.4.2 重结晶法第18页
        1.4.3 正丁醇萃法第18页
        1.4.4 超滤膜法第18页
        1.4.5 活性炭吸附法第18-19页
        1.4.6 树脂吸附法第19页
        1.4.7 硅胶柱层析法第19页
    1.5 茶皂素分析方法第19-20页
        1.5.1 重量分析法第19页
        1.5.2 比色法第19-20页
        1.5.3 高效液相色谱法第20页
        1.5.4 其他方法第20页
    1.6 茶皂素的应用第20-22页
        1.6.1 日化应用第20页
        1.6.2 食品应用第20页
        1.6.3 建材应用第20-21页
        1.6.4 农业应用第21页
        1.6.5 医药应用第21-22页
            1.6.5.1 抗炎抗氧化性第21页
            1.6.5.2 抗菌性第21页
            1.6.5.3 抗高血压性第21-22页
            1.6.5.4 抑制酒精及保卫肠胃性第22页
    1.7 课题研究的意义目标及主要内容第22-24页
        1.7.1 课题的意义及目标第22页
        1.7.2 课题研究内容第22-24页
2 不同条件提取油茶皂素的比较第24-37页
    2.1 实验原料及仪器第24页
        2.1.1 实验原料第24页
        2.1.2 实验仪器第24页
    2.2 实验方法第24-27页
        2.2.1 不同溶剂与方法对油茶粕皂素的提取第24-25页
        2.2.2 比色法测定茶皂素的含量第25-26页
            2.2.2.1 溶液配制第25-26页
            2.2.2.2 吸收波长的确定第26页
            2.2.2.3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26页
            2.2.2.4 测定方法第26页
        2.2.3 茶皂素含水值的测定第26页
        2.2.4 茶皂素抗氧化性的测定第26页
        2.2.5 茶皂素表面张力的测定第26-27页
        2.2.6 茶皂素起泡性的测定第27页
        2.2.7 茶皂素乳化性的测定第27页
        2.2.8 茶皂素的热分析第27页
        2.2.9 茶皂素的红外表征第27页
    2.3 结果分析第27-35页
        2.3.1 茶皂素含量第27-28页
        2.3.2 茶皂素原料含水量第28页
        2.3.3 茶皂素抗氧化性第28-29页
        2.3.4 茶皂素表面张力第29-31页
        2.3.5 茶皂素起泡性第31-32页
        2.3.6 各个提取方法茶皂素乳化性第32-33页
        2.3.7 茶皂素光谱分析第33-34页
        2.3.8 各个提取方法茶皂素热分析第34-35页
    2.4 小结第35-37页
3 油茶皂素提取纯化及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第37-45页
    3.1 实验原料及仪器第37页
        3.1.1 实验原料第37页
        3.1.2 实验仪器第37页
    3.2 实验方法第37-40页
        3.2.1 茶皂素提取的最优方法第37页
        3.2.2 茶皂素的提纯第37-38页
        3.2.3 纯化茶皂素样品中总皂素含量测定第38页
        3.2.4 茶皂素与黄酮苷的定性定量测试第38-39页
            3.2.4.1 皂素的UPLC-MS鉴定第38-39页
            3.2.4.2 黄酮类化合物的HPLC鉴定第39页
        3.2.5 茶皂素与黄酮苷分析方法第39-40页
            3.2.5.1 皂素分析第39页
            3.2.5.2 黄酮类化合物分析第39-40页
    3.3 结果分析第40-44页
        3.3.1 茶皂素纯化后的产量与含量第40页
        3.3.2 茶皂素分析结果第40-43页
        3.3.3 黄酮类物质分析结果第43-44页
    3.4 小结第44-45页
4 油茶皂素在草莓保鲜中的作用第45-57页
    4.1 实验原料及仪器第45页
        4.1.1 实验原料第45页
        4.1.2 实验仪器第45页
    4.2 实验方法第45-47页
        4.2.1 草莓的处理第45页
        4.2.2 失重率第45-46页
        4.2.3 腐败指数第46页
        4.2.4 硬度第46页
        4.2.5 可溶性固形物糖第46页
        4.2.6 总酸含量第46页
        4.2.7 抗坏血酸含量第46-47页
    4.3 结果分析第47-56页
        4.3.1 失重变化第47-48页
        4.3.2 腐败情况第48-51页
        4.3.3 硬度变化第51-53页
        4.3.4 可溶性固形物糖含量变化第53-54页
        4.3.5 总酸含量变化第54-55页
        4.3.6 抗坏血酸含量变化第55-56页
    4.4 小结第56-57页
5 结论第57-59页
    5.1 主要结论第57页
    5.2 建议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5页
个人简介第65-66页
第一导师简介第66-67页
第二导师简介第67-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伊通河流域非点源污染模拟及不确定分析
下一篇:改性速生杨木椅类家具结构设计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