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3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0-18页 |
1.3.1 关于大学生学业评价方式类型的研究 | 第10-12页 |
1.3.2 关于大学生学业评价功能的研究 | 第12-13页 |
1.3.3 关于大学生学业评价现状的研究 | 第13-15页 |
1.3.4 关于大学生学业评价改革的研究 | 第15-18页 |
1.3.5 文献述评 | 第18页 |
1.4 核心概念 | 第18-20页 |
1.4.1 学业评价 | 第18-19页 |
1.4.2 学业收获 | 第19-20页 |
1.4.3 学分绩 | 第20页 |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0-23页 |
1.5.1 研究思路 | 第20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20-23页 |
第2章 大学生发展与学业评价的相关理论研究 | 第23-33页 |
2.1 学业评价理论的发展历程 | 第23-24页 |
2.2 大学生学业评价理论与模型 | 第24-26页 |
2.3 关于大学生发展与学业评价的相关理论研究 | 第26-29页 |
2.3.1 高等教育情境中的学习模型 | 第26页 |
2.3.2 应对测验的学习模型 | 第26-27页 |
2.3.3 自我系统发展过程理论 | 第27-28页 |
2.3.4 学业评价与学业收获关系模型 | 第28-29页 |
2.4 基于学业收获视角研究学业评价的必要性分析 | 第29-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3章 大学生学业评价的现状与问题 | 第33-43页 |
3.1 研究设计 | 第33-37页 |
3.1.1 调查工具 | 第33-34页 |
3.1.2 变量指标提炼 | 第34-36页 |
3.1.3 调查对象 | 第36页 |
3.1.4 分析方法 | 第36-37页 |
3.2 大学生学业评价现状与问题 | 第37-40页 |
3.2.1 评价结果:重结果性反馈,轻发展性反馈 | 第38页 |
3.2.2 评价要求:重单独性,轻师生互动 | 第38-39页 |
3.2.3 评价内容:重识记,轻理解运用 | 第39页 |
3.2.4 评价方式:重终结性评价,轻过程性评价 | 第39-40页 |
3.3 大学生学业评价的年级与学科差异 | 第40-4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学业评价对大学生学业收获的影响研究 | 第43-59页 |
4.1 大学生学业评价对学业收获的影响 | 第43-47页 |
4.1.1 学业评价对学业收获的整体影响 | 第43-45页 |
4.1.2 学业评价对学业收获具体指标的影响 | 第45-47页 |
4.2 学业评价各要素对学业收获的影响 | 第47-52页 |
4.3 学业评价各要素对不同年级学生学业收获的影响 | 第52-54页 |
4.4 学业评价各要素对不同学科学生学业收获的影响 | 第54-5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6-59页 |
第5章 基于学生发展的学业评价改革建议 | 第59-65页 |
5.1 评价理念: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弱化功利性评价目的 | 第59-60页 |
5.2 评价内容:以理解运用为主,识记为辅 | 第60页 |
5.3 评价方式:多元化评价方式,弱化单一卷面评价 | 第60-61页 |
5.4 评价结果:强调和认识评价反馈的发展性功能 | 第61-62页 |
5.5 评价实施:考虑年级与学科的差异性 | 第62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2-65页 |
结论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附录 | 第71-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