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化学论文

初三化学学习策略训练的实验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目录第8-10页
1 课题的提出第10-19页
   ·研究的背景第10-13页
     ·初三化学学习的重要性第10-11页
     ·初三化学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第11-12页
     ·教育研究重心由重教转为重学第12页
     ·学会学习是知识经济社会对当代学习者的要求第12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第12-13页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13-17页
     ·国外学习策略的研究第13-14页
     ·国内学习策略的研究第14-16页
     ·我国化学学习策略的研究概况第16-17页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7-19页
     ·研究的目的第17-18页
     ·研究的意义第18-19页
2 本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探析第19-25页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9-22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19页
     ·意义学习理论第19-20页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第20-21页
     ·元认知理论第21-22页
   ·本课题研究的相关概念分析第22-25页
     ·学习策略第22-23页
     ·学习策略的构成第23页
     ·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的关系第23-24页
     ·化学学习策略第24-25页
3 初三化学学习策略应用现状的调查研究第25-34页
   ·调查设计第25-26页
   ·调查结果及分析第26-34页
     ·学生问卷回收情况第26页
     ·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第26-34页
4 初三化学学习策略训练的理论构建第34-54页
   ·初中生思维发展的特点第34-35页
     ·思维的批判性和独立性日益明显,片面性和表面性依然存在第34页
     ·抽象思维发展迅速,但仍处于初级阶段,形象思维仍占据主要地位第34页
     ·思维的“自我中心性”突出,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第34-35页
   ·初三化学学科特点第35-37页
     ·重视实验在初三化学中的作用第35页
     ·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教材呈现方式多样第35-36页
     ·选择学生熟悉的物质为研究对象第36页
     ·需要学生记忆的基础知识繁多,但有规律可循第36-37页
     ·学生开始接触独特的化学用语第37页
   ·初三化学学习策略训练的基本原则第37-39页
     ·渗透教学与示范讲解的原则第37页
     ·渗透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的原则第37-38页
     ·教为主导和学为主体相结合的原则第38页
     ·重视元认知训练的原则第38页
     ·针对学习策略构成进行训练的原则第38-39页
   ·初三化学学习策略训练的三个途径及具体实施方法第39-54页
     ·通过化学教学过程渗透式训练发展学生化学认知策略第39-46页
     ·通过化学课外周期性专项训练发展学生元认知策略水平第46-51页
     ·通过主题交流活动发展学生资源管理策略水平第51-54页
5 初三化学学习策略训练的实验研究第54-56页
6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6-65页
   ·实验前后实验班化学平均分与年级平均分的比较与分析第56-57页
     ·月考1中实验班平均分与年级平均分的比较与分析第56页
     ·段考中实验班平均分与年级平均分的比较与分析第56页
     ·期考中实验班平均分与年级平均分的比较与分析第56-57页
   ·实验前后实验班与县招班化学成绩的比较与分析第57-58页
     ·实验班与县招班月考1化学成绩的比较与分析第57-58页
     ·实验班与县招班段考化学成绩的比较与分析第58页
     ·实验班与县招班期考化学成绩的比较与分析第58页
   ·实验前后实验班男、女生化学成绩统计结果的比较与分析第58-60页
     ·月考1中实验班男、女生化学成绩的比较与分析第58-59页
     ·段考中实验班男、女生化学成绩的比较与分析第59-60页
     ·期考中实验班男、女生化学成绩的比较与分析第60页
   ·实验后学生学习兴趣及良好化学学习习惯养成情况的调查统计及分析第60-65页
     ·学生问卷回收情况第60-61页
     ·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第61-65页
7 研究结论第65-66页
8 本研究不足及展望第66-67页
注释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1页
附录第71-78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8-79页
致谢第79-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一“合作—实验—探究”化学学习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
下一篇:高中数学教学偏见对数学课堂心理环境的影响--基于柳城中学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