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网络串级控制系统的时延补偿方法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1.2 研究状况 | 第9-11页 |
1.2.1 第一类型NCCS(1)的研究 | 第9-10页 |
1.2.2 其它类型NCCS的研究 | 第10-11页 |
1.3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1-12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2-13页 |
2 NCCS(1)研究方法及思路 | 第13-15页 |
2.1 NCCS(1)研究方法 | 第13页 |
2.2 NCCS(1)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14-15页 |
3 NCCS(1)的分析 | 第15-18页 |
3.1 NCCS(1)研究背景 | 第15页 |
3.2 NCCS(1)分析 | 第15-17页 |
3.2.1 配置分析 | 第15-16页 |
3.2.2 结构分析 | 第16页 |
3.2.3 存在问题 | 第16-1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4 基于新型Smith预估控制的NCCS(1) | 第18-21页 |
4.1 引言 | 第18页 |
4.2 时延补偿方法 | 第18-20页 |
4.2.1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4.2.2 方法分析 | 第19-2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5 NCCS(1)仿真 | 第21-36页 |
5.1 有线多回路NCCS(1)仿真 | 第21-25页 |
5.1.1 方案设计 | 第21-22页 |
5.1.2 仿真分析 | 第22-25页 |
5.2 有线异构NCCS(1)仿真 | 第25-30页 |
5.2.1 方案设计 | 第25-26页 |
5.2.2 仿真分析 | 第26-30页 |
5.3 有线与无线混杂的NCCS(1)仿真 | 第30-34页 |
5.3.1 方案设计 | 第30页 |
5.3.2 仿真分析 | 第30-3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36-37页 |
6.1 总结 | 第36页 |
6.2 展望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