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类安全的密钥交换协议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1.1 密码学的研究背景以及现状 | 第10-11页 |
1.2 公钥密码体制的背景以及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密钥交换协议的研究背景以及现状 | 第12-14页 |
1.4 本文主要工作以及组织结构 | 第14-16页 |
2 相关概念 | 第16-20页 |
2.1 数论基础 | 第16-19页 |
2.1.1 同余以及剩余类 | 第16-17页 |
2.1.2 二次剩余根 | 第17-18页 |
2.1.3 Hash函数 | 第18-19页 |
2.2 代数基础 | 第19-20页 |
2.2.1 群的概念 | 第19页 |
2.2.2 有限域 | 第19-20页 |
3 基于智能卡的移动用户身份验证密钥交换协议 | 第20-27页 |
3.1 密钥交换协议方案具备的条件 | 第20-21页 |
3.2 密码协议的设计规范 | 第21页 |
3.3 具体方案 | 第21-24页 |
3.3.1 注册阶段 | 第21-22页 |
3.3.2 登录阶段 | 第22页 |
3.3.3 验证以及密钥建立阶段 | 第22-23页 |
3.3.4 密钥更新阶段 | 第23页 |
3.3.5 更改口令阶段 | 第23-24页 |
3.4 安全性分析 | 第24-25页 |
3.4.1 抵抗可能的攻击 | 第24-25页 |
3.4.2 其他安全性能 | 第25页 |
3.5 小结 | 第25-27页 |
4 安全的口令验证密钥交换协议 | 第27-35页 |
4.1 口令验证密钥交换协议的相关知识 | 第27-28页 |
4.2 口令认证的主要威胁 | 第28页 |
4.3 本文协议 | 第28-30页 |
4.4 协议描述 | 第30-31页 |
4.5 安全性分析 | 第31-33页 |
4.5.1 重放攻击 | 第31页 |
4.5.2 字典攻击 | 第31页 |
4.5.3 Denning-Sacco攻击 | 第31-32页 |
4.5.4 在线猜测攻击 | 第32页 |
4.5.5 已知密钥攻击 | 第32页 |
4.5.6 前向保密 | 第32-33页 |
4.5.7 密钥暴露模仿攻击 | 第33页 |
4.5.8 未知的共享密钥 | 第33页 |
4.6 小结 | 第33-35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35-36页 |
5.1 总结 | 第35页 |
5.2 展望 | 第35-36页 |
致谢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1页 |
附录1 | 第41-43页 |
附录2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