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认证密钥协商 | 第10-11页 |
1.2.2 无线网络中基于智能卡的移动用户匿名认证协议 | 第11-12页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2 密码学基础 | 第13-17页 |
2.1 数论基础 | 第13页 |
2.2 基本通信模型 | 第13-15页 |
2.3 安全威胁及安全协议的威胁模型 | 第15页 |
2.4 计算复杂性与难解问题 | 第15-1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3 基本理论和关键技术 | 第17-22页 |
3.1 公钥密码体制 | 第17-19页 |
3.1.1 RSA体制 | 第17页 |
3.1.2 离散对数体制 | 第17-18页 |
3.1.3 椭圆曲线密码体制 | 第18-19页 |
3.2 数字签名 | 第19-20页 |
3.3 Hash函数 | 第20-2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4 无线网络中基于智能卡的匿名用户验证方案 | 第22-29页 |
4.1 智能卡 | 第22-23页 |
4.2 基于智能卡的密钥交换协议方案满足的条件 | 第23页 |
4.3 提出的方案 | 第23-26页 |
4.3.1 注册阶段 | 第24页 |
4.3.2 登陆阶段 | 第24页 |
4.3.3 认证阶段 | 第24-26页 |
4.3.4 密钥更新阶段 | 第26页 |
4.3.5 口令改变阶段 | 第26页 |
4.4 方案安全性分析 | 第26-28页 |
4.4.1 抵抗可能的攻击 | 第26-27页 |
4.4.2 一些其它的安全性能 | 第27-28页 |
4.5 小结 | 第28-29页 |
5 He等人的匿名移动漫游认证方案的分析与改进 | 第29-36页 |
5.1 原方案简介 | 第29-31页 |
5.1.1 注册阶段 | 第29页 |
5.1.2 登陆阶段 | 第29-30页 |
5.1.3 认证阶段 | 第30-31页 |
5.2 协议的安全漏洞 | 第31页 |
5.2.1 不能抵制仿冒攻击 | 第31页 |
5.2.2 不能抵制内部攻击 | 第31页 |
5.3 改进的协议 | 第31-34页 |
5.3.1 注册阶段 | 第31页 |
5.3.2 登陆阶段 | 第31-32页 |
5.3.3 认证阶段 | 第32-33页 |
5.3.4 密钥更新阶段 | 第33-34页 |
5.3.5 口令改变阶段 | 第34页 |
5.4 改进协议的安全分析 | 第34-35页 |
5.4.1 抵抗可能的攻击 | 第34-35页 |
5.4.2 一些其它的安全性能 | 第3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6 功能分析 | 第36-38页 |
6.1 效率比较 | 第36-37页 |
6.2 安全比较 | 第37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38-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附录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