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11-15页 |
一、选题的缘由与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3页 |
四、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第一章 “京剧进中小学课堂”的背景与现状 | 第15-21页 |
第一节 京剧进中小学课堂的背景 | 第15-18页 |
一、京剧艺术的困境与传承 | 第15-16页 |
二、传统文化的式微与振兴 | 第16-17页 |
三、素质教育的羁绊与呼声 | 第17-18页 |
第二节 京剧进中小学课堂的现状 | 第18-21页 |
一、国家教育部门的推行情况 | 第19页 |
二、试点地区的执行情况 | 第19-21页 |
第二章 京剧进中小学课堂的政策疏导性分析 | 第21-29页 |
第一节 京剧进中小学课堂面临的主要争论 | 第21-23页 |
一、关于京剧该不该进课堂的争论 | 第21-22页 |
二、关于京剧进中小学课堂有效性的争论 | 第22页 |
三、关于京剧如何进课堂的争论 | 第22-23页 |
第二节 当前对京剧进中小学课堂认识上存在的误区 | 第23-26页 |
一、对京剧进中小学课堂目的与手段的孤立 | 第23-24页 |
二、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内涵的泛化 | 第24页 |
三、对文化与其载体的混淆 | 第24-26页 |
第三节 京剧进中小学课堂的政策疏导性 | 第26-29页 |
一、京剧进中小学课堂本质上是一种政策性疏导 | 第26-27页 |
二、优秀传统文化与其困境是京剧进中小学课堂解决的主要矛盾 | 第27页 |
三、京剧进中小学课堂是以教育活动为载体的文化活动 | 第27-29页 |
第三章 “京剧进中小学课堂”政策性疏导的合理性分析 | 第29-42页 |
第一节 “京剧进中小学课堂”文化政策疏导性的合理性 | 第29-34页 |
一、传承中华文化的现实需求 | 第29-30页 |
二、京剧艺术的文化特质与符号意义 | 第30-31页 |
三、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文化价值 | 第31-32页 |
四、京剧进中小学课堂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举措 | 第32-33页 |
五、京剧进中小学课堂并不仅仅是京剧艺术本身的传承 | 第33-34页 |
第二节 “京剧进中小学课堂”教育活动政策疏导性的合理性 | 第34-39页 |
一、整体本位的教育目的是京剧进中小学课堂的基础根据 | 第34-35页 |
二、中华文化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的意义 | 第35-36页 |
三、京剧进中小学课堂的启蒙价值 | 第36-37页 |
四、京剧进中小学课堂是提升中小学生音乐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 | 第37-38页 |
五、京剧进中小学课堂并不挤压其它艺术形式在教育中的地位 | 第38-39页 |
第三节 京剧进中小学课堂文化政策疏导性与教育活动疏导性的相合性分析 | 第39-42页 |
一、教育与文化本身具有统一性 | 第39-40页 |
二、教育活动与文化活动不可分离 | 第40-41页 |
三、京剧进中小学课堂是文化活动与教育活动的统一 | 第41-42页 |
结束语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