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 绪论 | 第19-29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9-22页 |
1.2 研究问题 | 第22-23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1.4 研究创新之处 | 第24-25页 |
1.5 论文结构安排 | 第25-26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26-29页 |
2 文献综述 | 第29-49页 |
2.1 非伦理行为文献综述 | 第29-35页 |
2.1.1 非伦理行为概念 | 第29-31页 |
2.1.2 非伦理行为的测量量表 | 第31-32页 |
2.1.3 非伦理行为的相关研究 | 第32-35页 |
2.2 组织内非伦理行为传染效应文献综述 | 第35-38页 |
2.2.1 非伦理行为传染效应的主效应 | 第35-36页 |
2.2.2 非伦理行为传染效应的中介机制 | 第36-37页 |
2.2.3 非伦理行为传染效应的情境因素 | 第37-38页 |
2.3 领导监管文献综述 | 第38-39页 |
2.3.1 领导监管的概念 | 第38页 |
2.3.2 领导监管的测量量表 | 第38-39页 |
2.3.3 领导监管的相关研究 | 第39页 |
2.4 组织认同文献综述 | 第39-41页 |
2.4.1 组织认同的概念 | 第39-40页 |
2.4.2 织认同的测量量表 | 第40页 |
2.4.3 组织认同的相关研究结果 | 第40-41页 |
2.5 间接学习文献综述 | 第41-42页 |
2.5.1 间接学习的概念 | 第41页 |
2.5.2 间接学习的测量量表 | 第41页 |
2.5.3 间接学习的相关研究 | 第41-42页 |
2.6 道德辩解文献综述 | 第42-45页 |
2.6.1 道德辩解的概念 | 第42页 |
2.6.2 道德辩解的测量量表 | 第42-43页 |
2.6.3 道德辩解的相关研究 | 第43-45页 |
2.7 现有研究不足及本文的切入点 | 第45-46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46-49页 |
3 非伦理行为传染效应研究 | 第49-67页 |
3.1 主效应研究假设 | 第49-51页 |
3.2 调节效应假设 | 第51-56页 |
3.2.1 调节效应模型概述 | 第51-52页 |
3.2.2 领导监管的调节作用 | 第52-54页 |
3.2.3 组织认同的调节作用 | 第54-56页 |
3.3 中介机制假设 | 第56-59页 |
3.3.1 中介机制模型概述 | 第56页 |
3.3.2 道德辩解的中介作用 | 第56-58页 |
3.3.3 间接学习的中介作用 | 第58-59页 |
3.4 被中介的调节效应假设 | 第59-67页 |
3.4.1 领导监管与同事非伦理行为的交互项通过道德辩解的中介作用影响个体非伦理行为 | 第61-62页 |
3.4.2 组织认同与同事非伦理行为的交互项通过道德辩解的中介作用影响个体非伦理行为 | 第62-63页 |
3.4.3 领导监管与同事非伦理行为的交互项通过间接学习的中介作用影响个体非伦理行为 | 第63-64页 |
3.4.4 组织认同与同事非伦理行为的交互项通过间接学习的中介作用影响个体非伦理行为 | 第64-67页 |
4 研究设计与研究程序 | 第67-77页 |
4.1 研究设计 | 第67-68页 |
4.2 样本一的总体概述 | 第68-72页 |
4.2.1 研究样本 | 第68页 |
4.2.2 调查程序 | 第68-69页 |
4.2.3 测量量表 | 第69-72页 |
4.3 样本二的总体概述 | 第72-74页 |
4.3.1 研究样本 | 第72-73页 |
4.3.2 调查程序 | 第73页 |
4.3.2 测量量表 | 第73-74页 |
4.4 样本三的总体概述 | 第74-77页 |
4.4.1 研究样本 | 第74-75页 |
4.4.2 调查程序 | 第75页 |
4.4.3 测量量表 | 第75-77页 |
5 非伦理反组织行为传染效应的实证检验 | 第77-109页 |
5.1 主效应和调节效应的实证检验 | 第77-88页 |
5.1.1 样本一的实证检验 | 第77-83页 |
5.1.2 样本二的实证检验 | 第83-88页 |
5.2 中介效应验证 | 第88-98页 |
5.2.1 样本一的中介效应检验 | 第88-92页 |
5.2.2 样本二的中介机制检验 | 第92-98页 |
5.3 被中介的调节效应检验 | 第98-106页 |
5.3.1 同事非伦理反组织行为与道德辩解关系的调节效应检验 | 第98-102页 |
5.3.2 同事非伦理反组织行为与间接学习关系的调节效应检验 | 第102-106页 |
5.4 结果讨论 | 第106-109页 |
6 非伦理亲组织行为传染效应的实证检验 | 第109-141页 |
6.1 主效应和调节效应实证检验 | 第109-118页 |
6.1.1 样本一的实证检验 | 第109-112页 |
6.1.2 样本三的实证检验 | 第112-118页 |
6.2 中介效应检验 | 第118-129页 |
6.2.1 样本一的中介效应检验 | 第118-123页 |
6.2.2 样本三的中介机制验证 | 第123-129页 |
6.3 被中介的调节效应假设检验 | 第129-136页 |
6.3.1 同事非伦理亲组织行为与道德辩解关系的调节效应检验 | 第129-134页 |
6.3.2 同事非伦理亲组织行为与间接学习关系的调节效应检验 | 第134-136页 |
6.4 研究假设结果讨论 | 第136-141页 |
7 研究结果与展望 | 第141-153页 |
7.1 主要研究结论和讨论 | 第141-147页 |
7.2 理论意义 | 第147-149页 |
7.3 实践启示 | 第149-150页 |
7.4 研究局限 | 第150-151页 |
7.5 未来研究展望 | 第151-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153-163页 |
附录1 | 第163-167页 |
附录2 | 第167-171页 |
附录3 | 第171-173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 第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