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学理论论文--教学法和教学组织论文

课堂对话教学存在问题及引导策略研究--以青岛市F小学为例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页
第一章 引言第8-16页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9页
        (一)研究背景第8-9页
        (二)研究意义第9页
    二、国内外课堂对话教学的相关研究第9-11页
        (一)对话教学的特点研究第9页
        (二)对话教学实施问题的成因研究第9-10页
        (三)对话教学的对策研究第10-11页
    三、核心概念界定第11-12页
        (一)对话第11-12页
        (二)课堂对话教学第12页
    四、课堂对话教学的相关理论基础第12-14页
        (一)巴赫金的“复调对话”理论第13页
        (二)保罗·弗莱雷关于“解放教育”的对话理论第13页
        (三)马丁·布伯关于“我—你”关系的对话理论第13-14页
    五、研究方法第14-16页
        (一)文献法第14页
        (二)观察法第14页
        (三)访谈法第14页
        (四)案例分析法第14-16页
第二章 课堂对话教学的现状调查第16-25页
    一、课堂对话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第16-17页
    二、课堂对话教学中的“假对话”现象第17-21页
        (一)课堂对话教学中缺乏倾听的假对话第18-20页
        (二)课堂对话教学中存在虚假问题第20-21页
    三、课堂对话教学中的主体平等地位的缺失第21-23页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对话方式第21-22页
        (二)以教师为中心的对话方式第22-23页
    四、课堂对话教学在彼此互动中教学目标的迷失第23-25页
第三章 课堂对话教学的存在问题分析第25-31页
    一、“对话教学”理论上的认识不足第25-26页
        (一)“对话教学”与“讲授”的关系认识不明第25页
        (二)对话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理解不足第25-26页
        (三)“教材式”课程观向“文本式”课程观过渡不畅第26页
    二、教师自身素养缺乏第26-28页
        (一)教师缺乏知识素养第27页
        (二)教师缺乏对话素养第27-28页
        (三)教师缺乏角色意识第28页
        (四)教师缺乏教育智慧第28页
    三、“对话教学”主体地位不平等第28-29页
        (一)话语霸权第29页
        (二)课堂失语第29页
    四、教学评价体系有待完善第29-31页
        (一)精确化的评价观片面化地突出评价的选拔功能第30页
        (二)终结性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第30-31页
第四章 课堂对话教学实施的有效性第31-36页
    一、教学内容方面提倡认知生成性第31-32页
    二、教学过程方面提倡创造性第32-33页
    三、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方面提倡平等性第33-34页
    四、教学评价方面提倡过程性第34-36页
第五章 促进课堂对话教学的有效途径和引导策略第36-48页
    一、加强理论认识,澄清理解第36-40页
        (一)增强对话教学中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的理解第36-38页
        (二)深化对话教学与讲授教学之间的关系的认识第38-39页
        (三)顺利完成由教材式课程观向文本式课程观的过渡第39-40页
        (四)正确看待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第40页
    二、提高教师素质,促使“教学主体”走向对话第40-43页
        (一)将教师培训落到实处,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实现第40-41页
        (二)加强区域内小学教师的经验及学术交流第41-42页
        (三)教师要自身做到终身学习,为提高自身的素养不断努力第42页
        (四)促进自身对话素养的提高第42-43页
    三、建立对话型的师生关系第43-46页
        (一)师生关系的重建第43-44页
        (二)师生对话式教学环境的重建第44-46页
    四、建构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第46-48页
        (一)实行动态多元化评价第46-47页
        (二)把握评价时机第47页
        (三)注重发展性评价第47-48页
结语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1-52页
附录第52-66页
致谢第66-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青岛市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小学校长教学领导力形成与发展的个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