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转向系统论文

双杆液压式汽车列车主动式转向控制方法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依据第10-11页
    1.2 汽车列车轨迹跟踪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 研究意义与主要研究内容第13-15页
        1.3.1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3.2 主要研究内容第14-15页
    1.4 论文结构安排第15页
    1.5 本章小结第15-16页
第二章 全挂列车双杆液压装置及转向理论分析第16-34页
    2.1 汽车列车的介绍第16-17页
    2.2 双杆液压式列车第17-20页
        2.2.1 列车结构第17-18页
        2.2.2 连接装置分析第18-20页
    2.3 液压系统设计第20-24页
        2.3.1 拟定控制方案第20页
        2.3.2 主要参数选取第20-24页
    2.4 建立液压缸数学模型第24-28页
        2.4.1 基本方程第24-26页
        2.4.2 传递函数推导第26-27页
        2.4.3 简化传递函数第27-28页
    2.5 单节列车转向理论第28-29页
    2.6 转向性能评价参数第29-30页
        2.6.1 最小转弯半径R_(min)第29-30页
        2.6.2 转弯通道宽度A第30页
        2.6.3 偏移距B第30页
    2.7 主动式转向的数学模型第30-32页
    2.8 本章小结第32-34页
第三章 双杆液压式汽车列车虚拟样机模型第34-44页
    3.1 MSC.ADAMS简介第34-35页
    3.2 Adams建模的基本元素第35-36页
        3.2.1 模型元素类型第35页
        3.2.2 基本零件的创建第35-36页
    3.3 基于ADAMS双杆液压式列车的建模第36-40页
        3.3.1 车厢的创建第36-38页
        3.3.2 双杆模型创建第38页
        3.3.3 轮胎的建模第38-39页
        3.3.4 路面模型创建第39-40页
    3.4 整车动力学模型建立第40-42页
    3.5 创建状态变量第42-43页
    3.6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四章 控制系统建立和联合仿真第44-62页
    4.1 控制系统分析第44-52页
        4.1.1 仿真的定义第44-45页
        4.1.2 基于模糊控制的PID参数整定第45-52页
    4.2 控制方案设计第52-53页
    4.3 联合系统仿真第53-57页
        4.3.1 变量显示第53-54页
        4.3.2 导入ADAMS模块第54-55页
        4.3.3 设置数据交换参数第55-56页
        4.3.4 建立联合控制方案第56-57页
    4.4 结果比较及分析第57-61页
        4.4.1 90度转向行驶的运行状态第57-59页
        4.4.2 180度转向行驶的运行状态第59-61页
    4.5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五章 制作等比例缩小汽车列车样机第62-68页
    5.1 总设计方案第62-63页
    5.2 电路设计第63-66页
        5.2.1 器件的选择第63-64页
        5.2.2 电路图第64-65页
        5.2.3 程序设计流程图第65-66页
    5.3 样机调试和运行观察第66-67页
    5.4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8-70页
    6.1 本文总结第68-69页
    6.2 下一步工作展望第69-70页
致谢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伤员自平衡转运机器人设计与研究
下一篇:电动汽车BMS的SOC估算与均衡控制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