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机器人技术论文--机器人论文

六自由度串联机器人空间轨迹生成方法的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2-21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2-15页
    1.2 国内外工业机器人研究进展第15-18页
        1.2.1 国外工业机器人研究进展第15-16页
        1.2.2 国内工业机器人研究进展第16-18页
    1.3 国内外工业机器人轨迹规划研究进展第18-19页
        1.3.1 国外工业机器人轨迹规划研究进展第18页
        1.3.2 国内工业机器人轨迹规划研究进展第18-19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9-20页
    1.5 本章小结第20-21页
第2章 工业机器人运动学分析第21-41页
    2.1 机器人空间的位姿描述第21-23页
        2.1.1 位置的描述第21-22页
        2.1.2 姿态的描述第22页
        2.1.3 位姿描述第22-23页
    2.2 齐次坐标变换第23-26页
        2.2.1 纯平移变换第23-24页
        2.2.2 纯旋转变换第24-26页
        2.2.3 复合变换第26页
    2.3 机器人正运动学分析第26-33页
        2.3.1 建立连杆坐标系第27-29页
        2.3.2 相邻关节间的坐标变换第29-30页
        2.3.3 机器人运动学方程的建立第30-33页
    2.4 机器人逆运动学分析第33-40页
    2.5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3章 工业机器人的轨迹规划第41-55页
    3.1 关节空间轨迹规划第42-49页
        3.1.1 三次多项式插值法第43-45页
        3.1.2 经过路径点的三次多项式插值法第45-46页
        3.1.3 五次多项式插值法第46-47页
        3.1.4 用抛物线过渡的线性插值第47-49页
    3.2 笛卡尔坐标空间的轨迹规划第49-54页
        3.2.1 直线插补法第50-51页
        3.2.2 圆弧插补第51-54页
    3.3 本章总结第54-55页
第4章 基于遗传算法的时间最优轨迹规划第55-63页
    4.1 遗传算法概述第55-56页
        4.1.1 遗传算法的工作原理第55-56页
        4.1.2 遗传算法的特点第56页
    4.2 B样条曲线第56-59页
    4.3 基于遗传算法的时间最优轨迹规划第59-61页
        4.3.1 目标函数第59页
        4.3.2 设计变量第59页
        4.3.3 约束条件第59-61页
    4.4 基于遗传算法的寻优步骤第61-62页
    4.5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5章 机器人轨迹规划的实现与仿真第63-84页
    5.1 机器人模型的构建第63-66页
    5.2 机器人运动学仿真第66-68页
        5.2.1 机器人正运动学仿真第66-67页
        5.2.2 机器人逆运动学仿真第67-68页
    5.3 机器人工作空间的仿真第68-70页
    5.4 机器人轨迹规划仿真第70-83页
        5.4.1 关节空间的轨迹规划第70-80页
        5.4.2 笛卡尔空间轨迹规划仿真第80-83页
    5.5 本章小结第83-84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84-86页
    6.1 结论第84-85页
    6.2 展望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8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89-90页
致谢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压电陶瓷的柔性机械臂抑振方法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基于机器视觉的玉米病虫害监测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