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预防医学、卫生学论文--营养卫生、食品卫生论文--营养学论文

龙眼核多酚的分离纯化及其对小鼠烫伤愈合的影响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前言第10-18页
    1.1 龙眼和龙眼核概述第10页
    1.2 龙眼核研究概况第10-13页
        1.2.1 龙眼核多酚的组成及其结构第10-11页
        1.2.2 龙眼核的主要生理活性和药效作用第11-13页
    1.3 多酚分离纯化方法第13-15页
        1.3.1 有机溶剂萃取法第13-14页
        1.3.2 大孔树脂吸附柱法第14页
        1.3.3 凝胶柱色谱法第14-15页
    1.4 烫伤修复与植物多酚第15-17页
        1.4.1 烫伤修复第15页
        1.4.2 植物多酚第15-16页
        1.4.3 植物多酚对烫伤修复的作用第16-17页
    1.5 立题依据与主要研究内容第17-18页
        1.5.1 立题依据第17页
        1.5.2 研究意义第17页
        1.5.3 主要研究内容第17-18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8-32页
    2.1 实验材料第18页
    2.2 实验动物第18页
    2.3 实验试剂及设备第18-20页
        2.3.1 主要试剂第18-19页
        2.3.2 仪器设备第19-20页
    2.4 实验方法第20-32页
        2.4.1 龙眼核主要成分含量的测定第20-23页
        2.4.2 液?液萃取法分离龙眼核多酚第23-24页
        2.4.3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龙眼核多酚第24-25页
        2.4.4 Sephadex LH-20 凝胶柱层析分离龙眼核多酚第25-26页
        2.4.5 龙眼核多酚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分析第26-27页
        2.4.6 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方法第27-30页
        2.4.7 体外抑菌活性测定方法第30-31页
        2.4.8 动物实验方法第31-32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2-63页
    3.1 龙眼核主要成分含量的测定结果第32-33页
    3.2 龙眼核各萃取物总酚含量的比较第33页
    3.3 龙眼核各萃取部分的抗氧化活性比较第33-37页
        3.3.1 龙眼核各萃取物对ABTS+?的清除能力第33-34页
        3.3.2 龙眼核各萃取物对DPPH?的清除能力第34-35页
        3.3.3 龙眼核各萃取物对?OH的清除能力第35-36页
        3.3.4 龙眼核各萃取物对?O2-的清除能力第36-37页
    3.4 龙眼核各萃取部分的抑菌活性比较第37-38页
        3.4.1 龙眼核各萃取部分的抑菌效果第37-38页
        3.4.2 龙眼核乙酸乙酯萃取物的MIC测定结果第38页
    3.5 大孔树脂纯化龙眼核多酚的工艺优化第38-47页
        3.5.1 大孔吸附树脂的筛选结果第38-39页
        3.5.2 树脂的静态吸附及解吸附动力学曲线第39-41页
        3.5.3 AB-8 树脂静态吸附及解吸条件的优化第41-43页
        3.5.4 AB-8 树脂动态吸附及解吸条件的优化第43-46页
        3.5.5 动态洗脱曲线第46-47页
        3.5.6 龙眼核多酚的提取纯化效果第47页
    3.6 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 柱层析分离结果第47-48页
    3.7 龙眼核多酚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结果第48-52页
        3.7.1 三种多酚标准品和龙眼核乙醇提取液的色谱图第48-49页
        3.7.2 龙眼核中三种多酚成分的含量测定第49页
        3.7.3 不同浓度乙醇洗脱物的色谱图第49-50页
        3.7.4 Sephadex LH-20 柱层析分离组分的色谱图第50-52页
    3.8 30%乙醇洗脱物各组分的质谱分析结果第52-54页
    3.9 不同浓度乙醇洗脱物的抗氧化和抑菌活性比较第54-57页
        3.9.1 不同浓度乙醇洗脱物对ABTS~+?的清除能力第54页
        3.9.2 不同浓度乙醇洗脱物对DPPH?的清除能力第54-55页
        3.9.3 不同浓度乙醇洗脱物对?O_2~-的清除能力第55页
        3.9.4 不同浓度乙醇洗脱物对?OH的清除能力第55-56页
        3.9.5 不同浓度乙醇洗脱物的抑菌效果第56页
        3.9.6 最低抑菌浓度测定结果第56-57页
    3.10 烫伤小鼠各愈合指标分析第57-63页
        3.10.1 小鼠烫伤创面愈合率的变化第57-59页
        3.10.2 小鼠创面皮肤组织和血清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第59-60页
        3.10.3 小鼠创面皮肤组织和血清羟脯氨酸含量的变化第60-61页
        3.10.4 创面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第61-63页
4 讨论第63-67页
    4.1 液?液萃取法分离多酚第63-64页
    4.2 大孔树脂和Sephadex LH-20 分离、纯化多酚第64-65页
    4.3 龙眼核多酚对小鼠烫伤愈合的影响第65-67页
5 结论与展望第67-69页
    5.1 结论第67-68页
    5.2 展望第68-69页
致谢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6页
附录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气调储藏对接种微生物鲜榨果汁变质过程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链格孢酚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免疫分析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