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电化教育论文--计算机化教学论文

支持手势交互的概念图结构提取工具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17页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12页
        1.1.1 研究的背景第9-11页
        1.1.2 研究的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2-13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页
    1.3 研究对象与技术路线第13-15页
        1.3.1 研究对象的界定第13-14页
        1.3.2 技术路线第14-15页
    1.4 章节安排第15-16页
    1.5 本章小结第16-17页
第2章 理论基础和基本知识第17-26页
    2.1 概念图的理论依据第17-19页
        2.1.1 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第17页
        2.1.2 何克抗的创造性思维理论第17-18页
        2.1.3 关于记忆系统的研究第18-19页
        2.1.4 双重编码理论第19页
    2.2 概念图的基本知识第19-23页
        2.2.1 基本概念第19-21页
        2.2.2 概念图的类别第21-22页
        2.2.3 概念图和思维导图的区别第22-23页
    2.3 概念图应用于教学的优势第23-25页
    2.4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3章 手势交互技术第26-32页
    3.1 交互设计第26-28页
    3.2 手势交互技术第28-30页
    3.3 对设计概念图工具的启示第30-31页
    3.4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4章 工具的设计与实现第32-46页
    4.1 概述第32-34页
        4.1.1 工具支撑平台第32页
        4.1.2 系统功能模块组成第32-34页
    4.2 相关算法描述第34-40页
        4.2.1 概念图识别算法第35-39页
        4.2.2 手势识别算法描述第39-40页
    4.3 工具的设计与实现第40-44页
        4.3.1 组织结构及类设计第40-41页
        4.3.2 操作手势的设计第41-42页
        4.3.3 概念图的智能化操纵第42-44页
    4.4 本章小结第44-46页
第5章 实验评估与案例展示第46-51页
    5.1 实验评估第46-49页
    5.2 应用实例第49-51页
第6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第51-53页
    6.1 论文研究总结第51页
    6.2 未来工作展望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第56-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宁波高速一线员工工作满意度调查与提升研究
下一篇:情绪障碍患者网络留言的情感波动特征研究--以QQ空间“说说”研究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