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

网络新词新语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英文摘要第6-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3页
   ·研究缘起第13-15页
   ·研究概况第15-19页
     ·网络新词新语的研究现状第15-18页
     ·对外汉语教学界对网络新词新语的关注第18-19页
   ·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第19-20页
     ·研究方法第19页
     ·理论基础第19-20页
   ·语料来源第20-21页
     ·来源于网络第20页
     ·来源于词典第20-21页
     ·来源于年度新词语第21页
   ·论文的结构第21-22页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二章 网络新词新语概说第23-39页
   ·网络新词新语的界定第23-25页
     ·学术界对网络语言的界定第23页
     ·学术界对网络词语的界定第23-24页
     ·学术界对新词语的界定第24-25页
     ·本文对网络新词新语的界定第25页
   ·网络新词新语的类型第25-27页
     ·网络行业术语第26页
     ·网络新名词第26-27页
     ·网络交际语第27页
   ·网络新词新语与网络语言的区别第27-31页
     ·外文字母词第27-28页
     ·数字或符号谐音词第28页
     ·字词型的网络词语第28-29页
     ·标点或其他符号型第29-30页
     ·网络流行语第30-31页
   ·网络新词新语与网络时代新词语的区别第31-38页
     ·旧词新义新用第31-34页
     ·借用外来词第34-36页
     ·借用方言词第36页
     ·新造词语第36-37页
     ·简缩造词第37-38页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三章 网络新词新语产生的理论依据第39-58页
   ·修辞造词理论依据第39-47页
     ·比喻第39-41页
     ·借代第41-42页
     ·比拟第42页
     ·仿拟第42-45页
     ·谐音第45-46页
     ·夸张第46-47页
   ·隐喻认知理论基础第47-53页
     ·隐喻和转喻与对外汉语教学第47-50页
     ·网络新词新语生成的原则机制第50-53页
   ·文化心理成因分析第53-57页
     ·世界物质文化的发展与交流第53-54页
     ·双语教学、双方言的语言文化背景第54页
     ·崇尚简约的社会文化心理第54-55页
     ·网民个性化追求与输入法的影响第55-57页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四章 留学生理解和使用网络新词新语的调查研究第58-67页
   ·问卷调查设计第58-63页
   ·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分析第63-66页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五章 网络新词新语的对外汉语教学第67-88页
   ·教学的目的和意义第67-71页
   ·教学目标的设定第71-72页
   ·教学内容的选取第72-78页
   ·教学方法的探究第78-87页
   ·本章小结第87-88页
第六章 结语第88-90页
参考文献第90-94页
附录一:留学生网络语言调查问卷第94-97页
附录二:网络新词语词表第97-10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00-101页
致谢第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现代汉语借用动量词研究及其对外汉语教学
下一篇:汽车广告语中形容义词语语义谱系及其价值诉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