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人才学论文--世界各国人才调查及其研究论文

制造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政府管理机制研究--以江苏省镇江市为例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绪论第10-20页
    第一节 问题提出及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14页
        一、问题提出第10页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12页
        三、探寻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在管理与效率方面的问题第12-13页
        四、探讨完善镇江市政府高技能人才培养管理机制的意义第13-14页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8页
        一、国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二、国内研究现状第15-18页
    第三节 研究设计第18-20页
        一、研究内容第18页
        二、研究框架第18页
        三、研究方法第18-20页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阐释第20-26页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第20-22页
        一、制造产业的概念第20页
        二、制造产业高技能人才观提出背景: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性第20页
        三、制造产业高技能人才的标准第20-21页
        四、制造产业高技能人才的核心第21页
        五、政府制造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管理机制第21-22页
    第二节 相关理论阐释第22-26页
        一、政府职能理论第22-24页
        二、人力资本理论第24-26页
第二章 国家产业战略与高技能人才培养政府管理机制现状第26-29页
    第一节 产业战略与高技能人才第26页
    第二节 制造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我国政府管理机制现状第26-27页
    第三节 镇江市产业战略及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政府管理机制现状第27-29页
        一、镇江市产业战略第27-28页
        二、镇江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政府管理机制现状第28-29页
第三章 制造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政府管理机制问题分析第29-38页
    第一节 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政府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第29-30页
        一、政府重视程度在提高,但主导作用还没有充分显现第29页
        二、舆论导向还没有完全转变,传统观念依旧盛行第29-30页
        三、国家财政投入逐年递增,但仍达不到实际需要第30页
        四、政府投资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但配套措施比较薄弱第30页
        五、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尚不完善第30页
    第二节 镇江市高技能人才培养政府管理机制的问题分析第30-38页
        一、镇江市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人才缺乏问题第30-32页
        二、镇江市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和开发过程中的政府管理机制核心问题第32-38页
第四章 国外技能人才培养机制比较分析与经验借鉴第38-47页
    第一节 国外先进的高技能人才开发与培养的政府管理机制第38-41页
        一、德国高技能人才培养经验第38-39页
        二、美国高技能人才培养经验第39页
        三、日本高技能人才培养经验第39-40页
        四、英国高技能人才培养经验第40页
        五、韩国高技能人才培养经验第40-41页
    第二节 国外技能人才培养的政府管理机制经验借鉴第41-47页
        一、政府建立起激励机制的经验第41-42页
        二、政府贯彻新的工作理念的经验第42-44页
        三、政府支持企业开展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经验第44-47页
第五章 镇江市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政府管理机制的路径与对策第47-62页
    第一节 牢固树立高技能人才是经济发展支柱的观念第47-49页
        一、产业高技能人才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因素第47-48页
        二、产业高技能人才是建立创新型国家,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第48页
        三、产业高技能人才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第48-49页
        四、产业高技能人才是提高民族工业产品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份额的决定性因素第49页
    第二节 加强政府对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规划指导作用第49-51页
        一、技能人才价值导向第50页
        二、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划指导第50-51页
    第三节 完善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体制第51-54页
        一、发挥职业院校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支撑作用第51-52页
        二、形成灵活开放、特色鲜明的现代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第52-54页
    第四节 积极探索地方政府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管理机制第54-56页
        一、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政策协调和组织推动第54页
        二、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公共服务和平台建设第54-56页
    第五节 健全完善镇江市产业高技能人才的评价体系第56-58页
        一、创造和拓展高技能人才的评价方式第56-57页
        二、建立和完善高技能人才的激励机制第57-58页
    第六节 完善镇江市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和使用方面的政策法规体系第58-62页
        一、做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宏观规划第58-59页
        二、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引导第59-60页
        三、建立高技能人才工作政府各部门协调机制第60-62页
结语第62-63页
致谢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7页
作者简介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办高校外部治理结构探析--以SJ学院为例
下一篇:转型期南京文化遗产管理的多元主体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