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力资源社会价值的职业培训激励机制构建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对象 | 第10-11页 |
1.3 研究视角 | 第11页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4.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3-15页 |
1.5.1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2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 第15-21页 |
2.1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18页 |
2.1.1 职业培训价值的研究 | 第15-16页 |
2.1.2 职业培训风险的研究 | 第16-17页 |
2.1.3 职业培训激励机制的研究 | 第17-18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8-19页 |
2.2.1 相关概念 | 第18页 |
2.2.2 相关激励理论 | 第18-19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19-21页 |
3 职业培训价值分析 | 第21-25页 |
3.1 对员工的价值 | 第21页 |
3.1.1 提高工作效率,提升职业素养 | 第21页 |
3.1.2 降低失业风险,增强就业能力 | 第21页 |
3.2 对企业的价值 | 第21-23页 |
3.2.1 增强人才储备,优化人才结构 | 第21-22页 |
3.2.2 增强企业凝聚力,减少人才流失 | 第22页 |
3.2.3 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水平 | 第22页 |
3.2.4 提高员工工作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 | 第22页 |
3.2.5 职业培训投资收益高 | 第22-23页 |
3.3 对社会的价值 | 第23-24页 |
3.3.1 缓解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 | 第23页 |
3.3.2 实现人力资本的保值与增值 | 第23-24页 |
3.3.3 促进经济增长 | 第2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4 职业培训现状及培训风险分析 | 第25-37页 |
4.1 职业培训现状 | 第25-33页 |
4.1.1 美国职业培训现状 | 第25-28页 |
4.1.2 我国职业培训现状 | 第28-32页 |
4.1.3 中美职业培训现状对比 | 第32-33页 |
4.2 职业培训风险分析 | 第33-36页 |
4.2.1 培训效果风险 | 第33-34页 |
4.2.2 培训收益风险 | 第34-35页 |
4.2.3 受训员工流失风险 | 第35-3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5 职业培训激励机制的构建 | 第37-63页 |
5.1 根本目标 | 第37页 |
5.2 主体与客体 | 第37页 |
5.3 基本原则 | 第37-39页 |
5.4 主体激励职责 | 第39-40页 |
5.5 职业培训激励机制的运作模式 | 第40-42页 |
5.6 职业培训效益保障机制 | 第42-46页 |
5.6.1 职业培训效益影响因素分析 | 第42-43页 |
5.6.2 职业培训效益保障措施 | 第43-46页 |
5.7 职业培训成本分担机制 | 第46-58页 |
5.7.1 职业培训成本构成 | 第47-49页 |
5.7.2 成本分担主体及责任 | 第49-52页 |
5.7.3 各主体参与成本分担的意愿分析 | 第52-53页 |
5.7.4 培训成本分担措施 | 第53-58页 |
5.8 受训员工流失补偿机制 | 第58-62页 |
5.8.1 补偿原则及补偿范围 | 第58-59页 |
5.8.2 补偿运作模式 | 第59-62页 |
5.9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6 结论和展望 | 第63-66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3-64页 |
6.2 创新点 | 第64页 |
6.3 不足 | 第64-65页 |
6.4 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