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京剧课程的构建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绪论 | 第11-20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11-13页 |
(一)传承民族传统京剧的需要 | 第11-12页 |
(二)开发幼儿园本土课程的需要 | 第12页 |
(三)幼儿民族精神培养的需要 | 第12-13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一)京剧艺术的相关研究 | 第13-15页 |
(二)京剧教育的相关研究 | 第15-17页 |
(三)已有研究评述 | 第17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7页 |
(二)实践意义 | 第17-18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8页 |
(一)文献分析法 | 第18页 |
(二)访谈法 | 第18页 |
(三)观察法 | 第18页 |
五、创新点 | 第18-20页 |
第一章 幼儿园京剧课程概述及教育价值 | 第20-27页 |
一 幼儿园京剧课程的概述 | 第20-21页 |
(一)课程 | 第20页 |
(二)京剧课程 | 第20-21页 |
(三)课程构建的结构 | 第21页 |
二、京剧教育活动的价值 | 第21-27页 |
(一)有利于增长幼儿京剧艺术知识 | 第22页 |
(二)有利于陶冶幼儿道德情操 | 第22-23页 |
(三)有利于丰富幼儿京剧艺术情感 | 第23-24页 |
(四)有利于提高幼儿审美能力 | 第24-27页 |
第二章 幼儿园大班京剧课程目标的建构 | 第27-33页 |
一、幼儿园课程目标概念 | 第27页 |
二、幼儿园大班京剧课程制定目标取向 | 第27-28页 |
(一)尊重并继承优秀传统京剧艺术 | 第27-28页 |
(二)感受并体验优秀传统京剧艺术 | 第28页 |
(三)喜欢并表现优秀传统京剧艺术 | 第28页 |
三、幼儿园大班京剧课程目标的体系 | 第28-33页 |
(一)幼儿园大班京剧课程总目标 | 第28-29页 |
(二)幼儿园大班京剧课程单元目标 | 第29-30页 |
(三)幼儿园大班具体教育活动目标 | 第30-33页 |
第三章 幼儿园大班京剧课程内容的建构 | 第33-43页 |
一、幼儿园课程内容涵义 | 第33页 |
二、幼儿园大班京剧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 | 第33-36页 |
(一)课程内容选择要注重京剧的趣味性 | 第33-34页 |
(二)课程内容选择要注重京剧的经典性 | 第34页 |
(三)课程内容选择要注重京剧的生活性 | 第34-35页 |
(四)课程内容选择要注重京剧的审美性 | 第35页 |
(五)课程内容选择要注重京剧的整合性 | 第35-36页 |
三、京剧课程的内容 | 第36-43页 |
(一)京剧常识 | 第36-37页 |
(二)京剧音乐 | 第37-38页 |
(三)京剧舞美 | 第38-39页 |
(四)学唱京剧 | 第39页 |
(五)京剧表演 | 第39-43页 |
第四章 幼儿园大班京剧课程组织与实施 | 第43-58页 |
一、幼儿园大班京剧课程组织的结构 | 第43-45页 |
(一)低结构京剧课程组织结构 | 第43-44页 |
(二)半结构京剧课程组织结构 | 第44-45页 |
(三)高结构京剧课程组织结构 | 第45页 |
二、幼儿园大班京剧课程实施的途径 | 第45-52页 |
(一)营造适宜的京剧教育环境 | 第45-46页 |
(二)将京剧艺术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 | 第46-47页 |
(三)开展多样的京剧游戏活动 | 第47-48页 |
(四)共同参与京剧教育活动 | 第48-49页 |
(五)组织丰富多彩的京剧表演活动 | 第49-50页 |
(六)构建形式新颖的京剧教育区域 | 第50-52页 |
(七)提高教师京剧艺术素养 | 第52页 |
三、幼儿园大班京剧课程实施方法 | 第52-55页 |
(一)京剧故事讲述法 | 第52-53页 |
(二)京剧曲式学唱法 | 第53页 |
(三)京剧情景表演法 | 第53-54页 |
(四)京剧音乐熏染法 | 第54页 |
(五)京剧模仿感受法 | 第54-55页 |
四、幼儿园大班京剧课程实施案例 | 第55-58页 |
第五章 幼儿园大班京剧课程的评价 | 第58-68页 |
一、幼儿园大班京剧课程评价的概述 | 第58-60页 |
(一)幼儿园大班京剧课程评价的概念 | 第58页 |
(二)幼儿园京剧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 | 第58-60页 |
(三)幼儿园大班京剧课程评价的原则 | 第60页 |
二、幼儿园大班京剧课程评价的基本要素 | 第60-68页 |
(一)幼儿园大班京剧课程评价主体 | 第60-63页 |
(二)幼儿园大班京剧课程评价客体 | 第63-66页 |
(三)幼儿园大班京剧课程评价方法 | 第66-68页 |
结语 | 第68-69页 |
注释 | 第69-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附录(1) | 第77-78页 |
附录(2) | 第78-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