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历史、地理论文--历史论文

中学历史教学资源共享研究--以湖北省黄石市初级中学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4页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第10-11页
        (一)选题缘由第10-11页
        (二)研究意义第11页
    二、相关概念界定第11-14页
        (一)教学资源第11-12页
        (二)历史教学资源第12-14页
        (三)历史教学资源共享第14页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9页
        (一)国内相关研究第14-18页
        (二)国外相关研究第18-19页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9-23页
        (一)研究思路第19-20页
        (二)研究方法第20页
        (三)调查方法与过程第20-21页
        (四)问卷调查样本的基本特征第21-23页
    五、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之处第23-24页
第二章 黄石地区初中历史教学资源共享的成绩第24-34页
    一、教师对教学资源共享的认知程度较高第24-26页
        (一)大部分教师了解“资源共享”的概念第24页
        (二)大部分教师经常进行教学交流活动第24-25页
        (三)学校比较重视教学资源的共享第25-26页
    二、软件教学资源共享程度较高第26-29页
        (一)网络教学资源使用频率高第26-27页
        (二)集体备课和公开课成为资源共享的日常形式第27-28页
        (三)学校定期组织历史教学资源共享交流活动第28-29页
    三、历史教学资源共享初显教学作用第29-31页
        (一)资源共享对教学产生有利的影响第29-30页
        (二)集体备课对教师教学有较大的帮助第30页
        (三)教学资源共享对教学的其他影响第30-31页
    四、历史教学资源共享市场初步形成第31-34页
        (一)教师有实现历史教学资源共享的需求第31-32页
        (二)学生有实现历史教学资源共享的需求第32-34页
第三章 黄石地区初中历史教学资源共享中的问题及原因第34-48页
    一、黄石地区初中历史教学资源共享的问题第34-43页
        (一)图书馆资源使用程度低第34-35页
        (二)新的历史教学资源开发有限第35-38页
        (三)师生使用历史教学资源的共同体未形成第38-40页
        (四)教师共享历史教学资源的形式单一第40-43页
    二、黄石地区初中历史教学资源共享存在问题的原因第43-48页
        (一)缺乏统一的共享机制第43页
        (二)教师缺乏参与共享的主动性第43-44页
        (三)现有的教学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第44-45页
        (四)学生不具备主动参与历史教学资源共享的条件第45-48页
第四章 对黄石地区初中历史教学资源共享的建议第48-55页
    一、建立统一有效的共享机制第48-49页
        (一)确立共赢的指导思想第48页
        (二)遵循自愿与保护的原则第48页
        (三)打破封闭的管理模式第48-49页
    二、树立协同的共享观念第49-50页
        (一)教育行政部门要做好统筹协调作用第49页
        (二)教师要加强自身教学资源的共享观第49-50页
        (三)公共文化部门要鼎力支持第50页
    三、提高现有共享资源的利用率第50-52页
        (一)实现中学图书馆或资料室资源共享第50-51页
        (二)建立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第51页
        (三)学校积极搭建资源共享的桥梁第51-52页
    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资源共享第52-55页
        (一)重视课堂教学资源的生成第53页
        (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共享教学第53页
        (三)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第53页
        (四)提高学生自我辨别能力第53-55页
结语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附录 1:黄石地区初中历史教学资源共享现状调查问卷(教师问卷)第60-63页
附录 2:黄石地区初中历史教学资源共享现状调查问卷(学生问卷)第63-65页
附录 3:黄石地区初中历史教学资源共享访谈提纲第65-6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第66-67页
致谢第67-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灭志士柳子明评传》序论、前言及第三章翻译实践报告
下一篇:《迎来“交流时代”的中越边境地区—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北部湾开发》第一章的翻译实践报告--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日语政治经济类文本汉译